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好书榜 >> 正文

诗意讲述“非遗”故事

发稿时间:2021-11-17 14:17:0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阎晶明

  苏沧桑是一位坚持在散文上用功的写作者,其新作《纸上》让人读到用散文刻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别样精彩。

  《纸上》虽然是散文集,但各篇作品内容风格高度统一,是一部成规模、成体例的完整作品。这有赖于作者创作前的精心构思,她选择江南地区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文化内涵、价值意义以及创造者、传承者、保护者,进行充满诗意的叙述和描写。初看上去,这好像是一次集中采写的成果。但细细阅读文本会发现,每篇散文所蕴含的知识量,绝非一次浅尝辄止的观览所能写出。只有真正用情面对每一个写作对象,用心挖掘人物和故事,才能展现好如此厚重的主题。

《纸上》:苏沧桑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创造性地处理这些素材,巧妙发挥散文的文体优势,像一位知识丰富的导读者,艺术化、个性化地为读者讲述非遗故事。《与茶》一文按时间顺序切割故事片段,叙述上有缓有急、张弛有度,戏剧性很强;《春蚕记》专注于细节描写,放大镜下蚁蚕的一举一动,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

  从不同切入点讲述非遗传承人故事,是这部散文集的特色。每篇散文的主角身怀绝技,是某一传统艺术或技艺的民间传承者。虽然他们的故事天然具有生动性,但怎样讲出不同的精彩,非常考验作者笔力。

  作者往往从某一场景、某种情境开始,引出人物和故事,以灵活的笔法描述人物技艺的独特性,逐渐展开生动叙述。《牧蜂图》是讲养蜂人的,地域和时间跨度大,但作者用环环相扣的事件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从“我”在杭州的街景所见写起,表达对养蜂人的好奇,再写一位既写诗又养蜂的老者,进而终于下定决心,带着这位诗人的诗集寻找养蜂人的足迹,跨越千山万水,为读者呈现广阔的生活景象。《跟着戏班去流浪》用代入感极强的写作方法,以父亲对自己戏剧上的熏陶为出发点,逐一带出在民间顽强生存、乐在其中的戏剧人的经历,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班人物。这种小说式的叙述方法,容纳了众多人物和丰富情节,令人回味悠长。《冬酿》则以回忆入题,讲述民间酿酒的意趣,融入屈原、李清照等文人墨客的历史典故,把技艺置于历史和人文背景之中,增添了散文的厚重感。

  作者对写作对象都做足准备,下足“诗外功夫”。要么深入戏班同吃同住,深刻体验;要么远涉西北,实地观察感受,体现出作者在创作上的气魄和抱负。也许用省时省力的平铺直叙式写法也能完成写作,但作者努力寻求创新,用一种真诚、温婉的方式,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历史文化的探寻。

  虽然在非遗项目的选择上,《纸上》还有进一步打磨的空间,但凭着拥抱生活、认真写作的态度,作者完成了自序中的心愿:为读者呈现一个文学视角下丰富的非遗文化世界——充盈着水汽和灵气,也潜藏着雄风和大气。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