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让爱生出“巨大的翅膀”
发稿时间:2021-12-20 12:04:00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刘玉纯
徐则臣是70后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在长篇和中短篇小说领域,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扎实的实践。他的创作宽阔复杂,态势蓬勃,题材广泛,人物丰富,技巧纯熟,每一篇都有它的耐读之处。徐则臣能够摘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全国几乎所有重大文学奖项,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认可度和期待值之高。综观其创作,长篇《耶路撒冷》《北上》,以及其大量中短篇小说,均笔力稳健,才情纵横,或雄浑壮阔如时代画卷,或小巧玲珑如一个手把件,均把控适度,提速快、停得稳,做到了极致。
《青城》 作者:徐则臣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时间:2021年10月
在徐则臣广博辽阔的小说版图里,有这样三篇作品,从创作时间上看先后跨度十几年,它们没有血缘性却有关联性,不是上中下篇,却可以归纳成“同一类”。它们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集《青城》里的中篇《西夏》《居延》、短篇《青城》。三个以地名为人名,又以人名为小说题目的作品,分别讲述了三个女人温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刻画出了三位女性大大的特写的脸,她们一颦一笑,眉目含情,惹人喜欢惹人怜。不论小说文本还是故事,都显得格外清新别致,是徐则臣出版的著作中,十分具有可读性的一本集子。
细心的读者或许早已发现,徐则臣十分擅长在中短篇作品中造一个谜或解一个谜,这个“谜”仿佛是他设置在文字丛林中的“机关”,随时一触即发,直抵人心。这次也不例外。三个中短篇作品虽然都是讲述女性情感故事,但作家在小说中设置的“机关”以及最后引爆的“炸点”不同,因此让每一篇小说都能引人入胜,进而步步探究,最终接收到作家通过作品传递的精神信号。
《西夏》讲述的是一个“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故事,哑巴姑娘西夏凭着一张纸条,莫名其妙地闯入了男主角王一丁的生活,男主角历经了从“抗拒”到“接受”精神投降,但小说直到最后都没有交代西夏来自何方,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让读者各自脑补。两万五千多字的一个中篇,故事一环扣一环不见一丝裂缝,文字行云流水,精美的文本,可人的姑娘,美得惊人心魄。字里行间,纷繁复杂的世道人心,以及一个人见人爱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居延》和《青城》讲述的是同一类型的故事,但其侧重点不同。《居延》以“寻找”贯穿始终。讲述了一个情感“小白”人设的女大学生居延,喜欢上了一个“渣男”——学校的哲学系教授胡方域并被抛弃。为了寻找她认为“没有他就活不下去”的胡方域,她毅然放下工作到北京走上了寻人之路。她四处张贴寻人启事,不断到文化艺术人物可能出现的场所寻找,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用工作支撑寻找,饱经现实与精神的折磨,在寻找中重新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与爱情。当她再一次与胡方域在北京街头偶遇时,竟发现自己心如止水,曾经仰视的教授在平行视线里,不过是擦肩而过的路人甲。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女性从“无我”到“有我”、从“不能自立”到“自立”的故事。从居延寻找胡方域,到最终寻找到自己,其间蕴含着的思辨光芒,早已跳脱了爱情故事的圈囿,将读者带入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
《青城》讲述了同居在一套两居室房子中的青城与男友“老铁”、房客“我”的情感纠缠。青城与老铁原是美术系的师生。在老铁最落魄的时候,青城成为他的慰藉,两个人一起来到成都重新开始。但这个开始并不如意,老铁到成都3年来不停咳嗽,始终医治不愈,这也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困顿与迷茫。这时,“我”介入了他们的生活。青城与老铁的绘画、“我”的书法,以及青城的美好、“我”的梦想,让这篇小说充满了清新的文艺气息。但老铁无休止的咳嗽仿佛一种摆脱不掉的杂音,在这篇作品的不同角落,不时响上几声,这也让作品在清新的外表下,直面现实生活的灰暗与无奈。在两种色调的交融碰撞中,作者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早已设置的“机关”,那就是小说一开头就出现在“我”梦中的那只老鹰。“它背后是嶙峋的高山,我能听见它的身体划破气流的声音。”这声音,让“我”产生幻觉,觉得自己“也生出了一对巨大的翅膀”。在这个短篇里,老鹰多次出现,让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我”与青城一起去看老鹰,青城兴奋地喊哑了嗓子。“飞翔的老鹰”这一极具冲击力的动态意象,冲破了成都灰蒙蒙的天空,青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呼之欲出。
《青城》这本小说集,作者是先写完《西夏》《居延》,最后才写《青城》。写《青城》用了10年时间,而且将小说集的名字定为《青城》,可见作者对“青城”这个人物的情有独钟,对这个作品的情有独钟。或许,他也希望,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这个集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