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书库 >> 文学 >> 正文

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迅哥儿”——读《这样的鲁迅》

发稿时间:2021-11-24 16:16:00 来源: 光明日报

  阎晶明是研究鲁迅的专家。在他看来,“五四”造就了鲁迅,没有“五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全面爆发与精彩呈现,鲁迅的艺术创造是“五四”新文学的最高峰。

  去年秋天,他的最新学术随笔集《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举办以“走进鲁迅的世界”为主题的新书首发式。出于对少年儿童的阅读和学校教育的关注。我曾经向他建议,应该给儿童和青少年写一本关于鲁迅的读物。他笑着回答:一定考虑。没有想到,几个月之后,这本《这样的鲁迅》(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就送到了我的手中。

  应该说,鲁迅的资料非常丰富,如何取舍,如何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讲述鲁迅的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的鲁迅》却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从创意到装帧都别出心裁的图书。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讲述了鲁迅在故乡、南京以远(含日本)、北京和上海四个时期的故事。鲁迅在故乡度过的童年与少年,是一种“惬意与憋闷同在的生活”,一方面是在三味书屋和学校学习的无忧童趣,一方面也经历了家道中落后的世态炎凉。在南京以远的生活,是鲁迅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书中讲述了18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他如何选择专业,如何刻苦地学习英语、德语和相关的专业,如何与藤野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如何作为一个中国人开始真正的觉醒。书中还讲述了在结束了7年的日本留学生活之后,鲁迅又如何回到家乡当教师和校长。

  鲁迅在北京的经历,起始于1912年,在同乡许寿裳的推荐下,鲁迅到北京教育部工作。这并不是一次事先安排好的“诗与远方”的旅行,却开启了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和战士的人生旅程。从《狂人日记》开始的一发不可收的创作喷涌而出,对国民性的无情批判,对青年人的无私关怀,以及用杂文作为战斗的匕首投枪,在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一个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讲述的是鲁迅生命的最后10年的故事。他与进步作家和文化青年热情交往,成为左翼作家联盟的精神领袖;与中国共产党人联络交流;喜添爱子周海婴;成为文化界纷纭争说的中心,也成为反动势力威胁恐吓的对象。他忘我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随书赠送的《跟着迅哥儿去旅行》,则是一本很有新意的研学旅行手册。手册根据书中的四个大版块,把浙江绍兴、日本仙台、北京和上海与鲁迅有关的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学校、墓地,如绍兴的百草园、咸亨酒店、鲁迅祖居,仙台的鲁迅故居遗迹、原仙台医专六号教室,北京的鲁迅博物馆、琉璃厂、北大红楼,上海的内山书店旧址、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线上线下的“攻略”,让学生沿着鲁迅生活、学习、工作的足迹前行、探索,感知一个有温度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讲述了学生们在课本中很难读到的故事,颠覆了许多人原来关于鲁迅的“成见”,重新构造了他心中的鲁迅形象:犀利而又宽厚、冷峻而又温暖、豁达而又坚定、热情而又幽默。阎晶明说,他最想向青少年朋友讲述的是这样的鲁迅:一位孜孜不倦的求索者,一位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并为之奋斗的中国人。他做到了。在这本书中,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个这样的鲁迅。一个有血有肉、生动丰富的“迅哥儿”。我们更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大家写名人,让孩子们走进伟大人物的生命之中,以此为生命的榜样与自我镜像,成为卓越的读者,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朱永新,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