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书评 >> 正文

情知所起造化功——《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读后

发稿时间:2020-07-07 16: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文/曹辉

  阖书,垂眸;回味,惬意。

  一本可意的书,很多切入口,难得的是,都有料。

  不妨从“桃之夭夭……宜其家室”说起,虽然偏不概全,毕竟,总得起个头。而“桃”之底蕴,完全担得起《人文草木》一书的“人文”一词、亦担得起“草木”二字。关于桃的源起,是它的植物本性,是草木的标志,而桃之人文,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熏陶下,已演变为一种情结,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浪漫的梦。这一切,归结于读《人文草木》一书的感慨,没想到,属于生物科学类目中的书,竟也有别开生面的之于文学和历史的渗透,真是令人读来甚喜。或者,这是将来图书内容跨界整合的一种尝试,不管怎么说,都是可喜的创新。

  好啦,如果现在,你的阅读兴致因“桃”的历史典故与古诗词撩拨起来之后,接下来我们再谈谈这本可爱的《人文草木》,是不是有故人的感觉了,它的语言一点都不高深,就像个邻家友人,跟你侃侃而谈,很是亲切,内容却有质地和读点。16种植物,切口虽小,更能集中表达,不易发散。尤其书中对这些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进行了梳理,选取的草木种类对人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的驯化直接推动了人类身体与智力的发展,文明随之产生”。但它的意义正在于,揭示植物为人类提供的“源源不断的食与衣”,在这一过程中,植物充当了促进人口增长、因被争抢引发战争、直接或间接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人类某种情思的载体等多重角色,可以说功德无量。这,正是该书的意义所在。

  大凡此类书籍,作者由于专业的缘故,要么写得晦涩,要么写得无趣,这本书好在将专业知识通过文学的润饰得以升发,历史学家与文学人士联袂,目之所见,颇有珠联璧合的“快感”。更好在,虽滚滚红尘草木万千,但作者只撷取了浩瀚植物海洋中的16种,简直是左筛右选,带给读者的,自然是泥沙俱下的植物历史生态中最令人动容的物种的饕餮盛宴。这般选择,显得该书不繁冗,干净利落,难得为读者设想得如此周到,读者也不会陷入无边的草木世界中倍感茫然。

  “我们草木一族素来为你们人类做了卓越贡献,没有我们,你们人类的怎么能快速发展?”《诗经·大雅》有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我们人类以前也没少跟你们草木互动交流啊!”有诗为证: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万物皆有情。历史的回音壁上,不但有声有图,还有之于某些故事的传承与记载。后人透过光阴的幕布了解从前,纵有迷雾,亦多欣喜。整个历史进程,如同一部电影的重放。所有的过去看似过去,其实,岁月有痕,草木与人类的互动,一直是进行时,这些故事带着回味无穷的温度,借《人文草木》这本书,徐徐展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间万物皆相关,交集便是互相了解,是彼此为彼此所吸或所斥的试探,是情感的收回或放纵,也是彼此渗透的过程。一如草木与人,就是在你来我往的过招中,不断了解对方,同时也提升自己,完成了同步向好的路。我们说什么东西好,总要说出个一二三来。《人文草木》的好除了上述人类对植物进化过程中的记录本能和简洁易懂外,还有人类赋予草木的人文意义值得挖掘。

  该书架构简洁,内容集中。科学行文的同时,文学历史与之共生,这般相得益彰,不但巧妙去除了植物科学的枯燥,还恰到好处地介入了文学的美学功效和历史的诸多妙用,如此搭配,不但体现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如同一锅汤中加入各种“调味料”,在一本书的单调的植物介绍里,加入——诗词历史典故,活色生香,使原本没有情感和思想的草木,刹那间鲜活生动起来。不论是物为心声,还是心为形役,都透着种诗意的美。书中关于16种植物的诗词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可谓信手拈来,随处可见,生生将一本生物科学类的图书打扮成一朵溢彩流香的“花儿”,惊喜多多,让人对学史之人与搞文学创作之人的结合产生了莫名的好感。“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美轮美奂、“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人情世故、神荼郁垒阅领万鬼的霸气、度朔山大桃树的阴阳两界分界树的传说、“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年之盛况、“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愫、“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的美誉……整个植物史,就是当之无愧的“滋养人类生命,塑造人类文明,改变人类世界,用心感受静默植物的伟大力量”的历史。

  不得不提的是兰。这虽是小而言之的中国化植物命题,但却是中国人心中绕不过去的一种情怀。较之于桃为五果之首,更惹情思驿动,更为人格写照。书中不但引以兰之诗词,也爬梳了兰的历史和人文。据说,孔子、屈原把兰当作理想人格的象征,而南宋遗民画家郑所南画兰也成为史上一典,更有清代郑板桥的画中之兰譬喻之深情怀之切,尤其是“当为王者香”的兰和较早记录中国人与兰的故事的孔子的《猗兰操》……

  蛮感动的是,这本书的平民化。写得不高深,接地气,譬如介绍苹果,说它古时叫“奈”的趣闻,以文学色彩辅以几笔曹植被动接纳“冬奈”的无奈,让我们窥见了曹大才子人生块垒的悲凉桥段,及从中走不出来的失意与波折;与爱情、战争、文化皆相关的玫瑰,像个蛊,诱惑着世人的心,一如玫瑰狂人约瑟芬皇后的痴好于玫瑰与拿破仑对玫瑰的钟情,一如徐积的“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长借日边红”的青睐;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国鸽子树”珙桐;1900年的威尔逊来中国寻到珍惜植物时的惊喜与我国对植物的毁坏,形成对比,外国彼时已经在关注植物,我们不但不关注,还毁损珍惜植物,落后差异导致差距,值得深思;楚辞文化是中国香文化的源头;曹操的戒奢崇俭“禁家内不得香薰”与西晋“韩寿偷香”的风流韵事;百树之王油橄榄和中国橄榄的“比之忠言逆耳,世乱及思之”的差异;从黄道婆到南京布的盛衰;人文瓜果葫芦的中国特殊身份;水稻的前世今生……

  人文草木,体现在“人文”二字上。包括草木对经济的推动的功不可没。人为,是人文草木间超越最初简单欣赏功用后的经济利益互动,在植物而言,纯属无心;在人类而言,则是有意。毕竟,传播会助力发展,人的传播更助力于发展。所有葳蕤的草木,都代表一种生命的蓬勃的姿态,不仅是草木,所有生物皆是。它们生命的坚韧与光阴荏苒中的涅槃,压力与动力齐辉,即便一定程度上的某些外因,也是变相提高生命质量的引擎。这些生命都在为了生存,以一己之坚强,于岁月的演变中,不断进化并提升自己,直至用历史向历史证明着,不被淘汰的优势在于生命自身的卓越与旺盛的生命力。

  人文草木关情甚,俗草庸花亦可亲。这是我读《人文草木》这本书的最深印象。从一本草木书中,读出文学的味道,读出如诗情怀,读出历史典故,读出真实与浪漫交织的美好,实属难得,恐怕这也是本书对世人的深情馈赠了吧。有趣的是,登台亮相的16种植物,并不包括花中之王牡丹、果中之王榴莲、树中之王梧桐等,16位角色之所以最终站在历史的舞台上,被人类关注,完全是因为它们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强悍,是种生命力的卓然。由此,对自然界优胜劣汰法则的公允与残酷,重新领悟并信服,并努力成为生物链上不被淘汰的一环。便是因此,也值得我们向这本书的作者致敬,为它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还有生物科学叙述的一板一眼而鼓掌。

  物竞天择。植物与人类成为朋友或敌人,纯粹是种宿命,但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与衣,这就是功德。“仓廪实而知礼节,植物的驯化直接推动了人类身体与智力的发展,文明随之产生。”因植物而起的传说也罢,故事也罢,都成为人类的某种情思寄托,成为一种内心情感的表达符号,具有形而上的深远意义。因为植物能够连接人与人、地域与地域,是以,我们通过植物的发展史可以“了解一颗土豆的全球之旅,看从古希腊神话中走出的金苹果如何跌落到现实的盘中,通过《玫瑰圣经》去认识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古典玫瑰,探寻葫芦在不同民族中的原始崇拜”……简直神奇得如同经历了一场穿越般,荡气回肠而又心思百转。

  书中彩图百余张,原汁原味再现了植物的风貌,似人类的特写,非常形象,对我们了解这些植物,提供了视角上的直观图片对照与参考,成为其植物起源、传播、驯化乃至于它们的文化记录与历史演绎的脚本。就这样,从远古时代到今天,从物质到精神,从表象到内涵,植物与人类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彼此不断升级不断磨合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场以梦为介质走向真实的双向选择,是世界予人予植物的特殊用意,是考验,也是爱的表达。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