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头部图片 >> 正文

从池塘到文学,荷花别样美

发稿时间:2022-07-27 15:38:0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遂宁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

2022年6月,“北宋古莲”在浙江大学艺术和考古博物馆绽放。

  古人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人唱“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从屈原在《离骚》中写“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再到如今“相亲相爱一家人”群中,长辈们人手一个的微信头像。荷,你说它大雅也好,大俗也罢,它已经实打实地与中国人打了上千年的交道。

  穿越千年 古时莲子开花了

  荷花,是现代人对“莲”的通称。以前,荷花又叫菡萏、芙蕖、水芙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哪能长在水中?可见,李白写的大抵是荷花。

  宋代以前,人们常常把荷花叫“芙蓉”。曹植在《芙蓉赋》中就写到“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生长于污淖之中,却能开出清洁高雅的花朵,这是人们对荷花最常发出的赞美。这份淡然与高洁,可能是使用荷花头像的长辈们,最向往的品质。

  荷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漂浮于水面,根状茎藏于泥中,花立于水面之上,通常于6月-8月开放。开花之时,粉白色、红色、白色等颜色的花朵立于巨大的绿叶之间。圆形、盾状的绿叶的弧线,与水滴形的花苞曲线呼应,加之颜色淡雅,让观赏之人在烦躁的夏日中,增添一丝视觉上的轻逸。

  中国人与莲打交道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浙江省余姚罗江村发掘的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研究人员就发现了水生植物花粉带,其中包括荷花花粉化石。经过测定,距今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

  近些年来陆续有媒体报道,多颗来自古时的莲子成功发芽且开花。例如,出土于河南开封、来自元代的莲子,就曾经在2019年第七届上海荷花睡莲展上开出了花朵。2022年6月,来自宋代的莲子,也以古莲子作为母本,与其他荷花杂交后,在浙江大学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开出了莲花。古莲子之所以能开出花朵,在于成熟的莲子外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用以隔绝外界空气和水分的进入,从而形成密闭的内部环境,让莲子能够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下种前,还需要在硬壳上开一个洞,方便柔弱的小芽从中探出头来。来自古时的莲子才能在近千年后被唤醒,开出“穿越千年”的花朵。

  如沐荷风 "荷花淀派"文风朴素

  看荷花,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北京圆明园等地。仔细想来,成都似乎没有历史悠久又负有盛名的观荷之地。虽然成都有个地方叫“荷花池”,但它是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看来和荷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成都荷花池曾经开满了荷花。相传一位名为陈国栋的川军将领,曾经将“荷花池”这个地方的田地改为水池,遍种荷花,这才成就了“荷花池”的美名。只是后来修建火车北站的时候,将荷花池填了起来。在成都,曾经有过“新都看桂花,北郊看荷花”的说法,这里的“北郊”,指的就是荷花池附近。

  现在的成都,要找一个赏荷的地方还是容易的。成都文化公园、三圣花乡荷塘月色、兴隆湖、望丛祠等地的荷花都陆续开放了。在市内,也有一些小的水塘种上了荷花,想要“转角遇到荷”也是可以的。

  荷花的清香,从荷塘飘出,延续到了文学上。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一个文学流派,就叫“荷花淀派”。“荷花淀派”的名字来自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文风朴素自然,明丽清新。虽然故事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斗争,但是文章并未着眼正面战场,而是巧妙地以战士妻子的视角展开,体现了不同角度的历史时刻。《荷花淀》是孙犁青年时期的作品,文章中妇女们的朴实、乐观,读来让人如沐荷风。

  文坛曾经有过“南巴(金)北孙(犁)”的说法,可见其在文坛中的地位。晚年的孙犁在与后辈的通信中仍旧保持着谦逊,一如早期写出《荷花淀》的青年一样朴实。刚过去的7月11日是孙犁逝世20周年纪念日,正好赶上荷花盛开的时节。无论是白洋淀的荷花,还是如今成都的荷花,相信这股清新的荷风,必不会在世间消失。

  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