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不知有花》:让中华儿女一眼就能认出中国审美

发稿时间:2020-12-07 15:39:0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孙珺 

  徐文治,资深艺术媒体人、策展人、空间艺术规划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理事。近年来致力于传统生活美学研究,对文人茶事及瓶花艺术颇有心得。继著作《瓶花之美》《瓶花六讲》之后,推出了《不知有花——山木野草的四时之态》,精选五年来九十九件瓶花作品,以春夏秋冬为序,每件作品都有其写的一段创作心得,“或纪其事,或寄其情,或论其法,或探其理”,读起来很轻松,掩卷又有无尽的言外之意,耐人琢磨。

《不知有花》:让中华儿女一眼就能认出中国审美

《不知有花——山木野草的四时之态》 徐文治 漓江出版社

   “不知有花”的三重含义 

  一本讲插花的书却叫《不知有花》?徐文治老师道出其中的三重含义:

  第一重,忙碌的日常中,可赏花的时间有限;花开时节,真正懂得花之美的人也有限;天下之大,南北殊异,花何止千万种,能赏者又有几何?

  第二重,作品中选择的花多是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凡卉:荠花、二月蓝、松花,珍珠梅、半夏、地黄、车前、商陆,菱花、苔花、茨菇、白屈菜、国槐、决明……通过艺术的手段,把大家不熟悉的凡花放大了给大家看,原来在平凡的地方,还有这么让人感动的生命在绚烂盛放。

  第三重,书中大量作品没有花,而是选择了枝材、果实,看到的是花儿褪尽后的状态。这才是生活的常态:一时的绚烂背后,是更为长久的庸常。

  对话徐文治:没有花才是大自然的常态

  广州日报:您为什么要写《不知有花》这样一本书?

  徐文治:我前面出的两本书(《瓶花之美》《瓶花六讲》)侧重于文字的论述,从历史、史料的角度来论证中国传统的插花。《不知有花》则用图片形式直观展示。这市场上的插花书籍都以繁花似锦为主,我想反其道而行之,告诉大家,没有花,我们也能插花;没有花,中国传统的瓶花作品也能表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不知有花》里的花很少,即使用到花,也是大家不常见的花,不会去关注的花。我想用这样一个反差来告诉大家,没有花才是大自然的常态。

  广州日报:您一直在讲有关瓶花方面的课程,您会强调瓶花和日式插花的区别吗?

  徐文治:日本的插花起源于佛前供花,中国插花起源于文人惜春护花的传统。传统文人对花材的采折时间,采折后的处理,插制过程中的处理,插制后的保养,有很多理论总结,并提出了非常完备的处理技法、处理技巧,这也反映出文人护花的精神追求,让花在瓶中“驻颜色,保令终”,甚至就瓶结实。对花材的爱护是中国传统插花非常显著的特色。这样的坚持在其他插花体系里不多见,中国人执着地关注花的滋养贯穿插花活动始终。

  瓶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切片,瓶花适合的人群非常广泛,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固有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固有的审美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喜欢我们的课程。

  广州日报:通过您的书和课程,您希望传达怎样的生活美学理念呢?

  徐文治: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有着自己内在的绵延不绝的审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虽然生活日新月异,但是植根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记忆没有丧失。我希望通过瓶花课程,通过瓶花艺术,通过我们的书籍,来梳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中华儿女一眼就能认出中国审美,并把这种审美化做到极致。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