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一菜一蔬 妙趣横生

发稿时间:2021-01-19 14:35:00 来源: 宁波日报

  作者:痕墨

  这是诗人胡弦写就的散文集。虽然集子中的主角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白菜、萝卜、大蒜、豆苗、冬瓜、葫芦、茭白等林林总总的素味食材,但在浪漫诗人那富于想象力的脑海中,蔬菜也能自成“江湖”,也拥有各自独特的“江湖地位”,而且还神采栩栩,妙趣横生。

  对于蔬菜,相信人人都能说出点名堂来。即便是一个不识字的老妇人,只要她经常提着菜篮去市场,系着围裙下厨房,那么她对蔬菜的熟悉程度十有八九会在你我之上。而要在这样“老妪皆识”的事物中挖掘出“熟悉感里的新鲜度”“日常感中的人情味”,并非易事。好在《蔬菜江湖》写得风致别具,诗意盎然。

  《蔬菜江湖》读来精彩,第一是因为文字好,趣味强。书中写马齿菜,打比方道:“菜园子里的茄子辣椒黄瓜白菜,整齐种在畦里,像端坐于座位上的小学生。马齿菜呢,对不起,只能在田埂或其他菜的缝隙里偷偷地长,像没有学籍的旁听生。”作者很有些要为马齿菜打抱不平的意思,继续写道:“马齿菜在菜园的地位是低的。茄子黄瓜是家养,马齿菜是寄养。茄子黄瓜是自家孩子,马齿菜是野孩子。茄子黄瓜有玩具——用那个芦苇或树枝搭起的架子,供秧蔓爬上爬下,马齿菜则没有。”然而马齿菜生命力很强,还能治病,又有简单烹饪后的清纯美味,比如民间很喜爱的“蒜蓉马齿菜”,就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百姓菜。

  此书的第二个特点是,作者貌似写蔬菜,实际写出了生活中很多容易为人所忽视的饮食细节。这其实也是在告诉读者:只要你热爱生活,便能在一饭一粥、一菜一蔬中,挖掘出自得其乐的趣味来。譬如写葱,作者回忆起读书时,班上有个山东籍的同学,吃煎饼卷大葱,一派的“名场面”:“煎饼直径在七八十厘米,葱则粗如胡萝卜,卷起来金灿灿的,端的是威风凛凛。他吃相亦威风,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腮帮子鼓得老高,甜脆之声动人心魄,引得我直咽口水……”写蚕豆,说自己有位表姥爷,70多岁了,牙齿不落一颗,最喜欢吃的就是他们北方的硬蚕豆。此种硬蚕豆,既是零食也是下酒菜。表姥爷嚼起来,嘎嘣嘎嘣,然后用嘴对着酒瓶喝,再“咝”的一声吸气,酒辣豆香,很过瘾的样子。同样是蚕豆,搁盘子里面乃俗世小菜,到了文人笔下,顿时变得清雅可人。清代书画名家汪士慎曾赞它:“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

  《蔬菜江湖》既富有文化内容,又不乏情怀支撑。作者介绍萝卜的时候,最先提到的是郑板桥那句“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这种蔬菜,似乎很少入诗。其实呢,莱菔、荠根、芦菔、紫菘,以及《诗经》“采葑采菲”中的“菲”,都是萝卜的意思。知道了官名,自然也就醒过味来了:原来古人还是很喜欢写一写萝卜的。苏东坡在描摹秋日菜园景致时说,“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姜的文化根基也挺深,连至圣先师都是它的忠实拥趸。否则孔门弟子不会在《论语·乡党》中记下“不撤姜食”的句子。此语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国人吃姜的历史很悠久;其二,姜的地位很高,毕竟能被写进《论语》的蔬菜可不多。

  作者介绍蔬菜,文辞朴素,情感真挚,是把这些田间地头的植物当成良朋佳伴在写。他说“新姜是美少年,是白马银枪;黄姜是张飞,刚猛忠烈,带着点莽撞;老姜是姜子牙,雄才大略又老谋深算。这不同种类的姜,都是肝胆,是心肠,是武功,祛的是邪气,扶的是人间正道”;说“体温凉凉的大白菜,最里面,都有一颗金黄柔嫩的心”;又说“大蒜,带点野气,甚至带着点匪气,但更多的是英雄气”;形容苦瓜“对于深藏民间的苦、病甚至生命的滋味,没有谁比它知道的更具体”;作者还循循善诱地道出励志之言,“生活就像剥洋葱,你必须一层一层地剥下去,虽然有时候你被呛得泪流满面,但你要坚持”。

  可以说,借着蔬菜,胡弦写出了缤纷世相,写出了多彩人生,也写出了人人心头有、笔下无的深邃之意。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