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出版最有价值的内容

发稿时间:2022-06-30 14:33: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出版物担负着重要使命。中国出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国际传播作用?我认为首要的一条是研究国际出版:了解国外出版社成长的历史、运作过程,了解国外出版社尤其是西方出版社在整个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出版物的国际传播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近读“中华译学馆·出版史系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推出的《德古意特出版史:传统与创新1749—1999》,感慨颇深。

  在德国,拥有270多年历史的德古意特是一家综合性学术出版社,不算很大,但拥有多个出版品牌,其出版物涵盖所有学科,每年在人文社科、医学、自然科学和法学领域出版的新书多达1300余种,还推出650多种学术期刊与数字产品,出版社拥有5万种图书的数字内容,既可为读者提供电子书,也可以按需印刷纸本内容。

  在书中,作者、德国历史学家安娜-卡特琳·齐萨克详细介绍了德古意特5家加盟出版社的发展史。乔治·赖默尔出版社最初是一家学校书店,后以每年支付500泰勒的条件获得该校教材出版权,教材出版经营成为最初最大一块收入。《德国儿童的朋友》一共出了226个修订本,最终成了19世纪德国的经典教科书,被该社称为唯一的“金蛋”。此外,该社还出版过世界闻名的《格林童话》。有趣的是,该书前身居然是两卷的学术书,1825年,编辑将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挑选出来,做了一个袖珍版,没想到意外大火,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格林童话》。

  出版社创始人德古意特由煤老板转行,拥有博士头衔,他对做出版有特殊的偏爱,居然跑到赖默尔出版社做无薪职员。赖默尔因儿子对出版不感兴趣,只好以50多万马克的价格将出版社卖给了德古意特。更有意思的是,德古意特刻意隐瞒自己当上老板的事情,以至于赖默尔的合伙人对此一无所知,每天都打发德古意特去做一些做最无聊的活儿,可见德古意特的道行之高。他后来透露,这是为了向合伙人偷学到更多的出版经验。

  德古意特转行做出版后,并没有丢弃原来的煤炭生意,其收入成为出版社最稳固的财务基础。所以,德古意特出版社才有底气和勇气,保留自己对出版的一份坚守。1821年,赖默尔从破产的“欧格书店”获得德语版莎士比亚著作版权后,竟花费12年时间敦促译者完成《莎士比亚戏剧集》(9册),这个项目最终是亏损的。

  德古意特出版过的著名作品有“戈申图书馆系列”、朱利叶斯·施陶丁格的《民法典评论》、弗里德里希·克鲁格的《德语词源词典》,其自然科学领域的《医学术语词典》自面世至今100多年,依然是学科中的“圣经”。他们只选择对学术界最有价值的内容来出版,这种持续两百多年的选择与坚持,是对知识的尊敬,对出版尊严的守卫,非常值得敬佩。

  译者之一的何明星认为,以德古意特、施普林格为代表的一大批德国跨国出版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不仅推动德国化学、机械、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出版物走向全世界,而且将费希特、尼采、歌德、席勒等哲学、文学大家推广到全世界。让人不由联想,近500年来西方知识文化在世界占据主流地位,除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文化霸权,是否也有知识生产、传播与使用的因素?

  在全球化时代,尽管学术图书销量很难爆发性增长,但出版社必须在新媒体压力下开拓创新,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把出版需要建立在“信念”之上,出版最有价值的内容。

  如何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以专业化的方式展现给世界?我们或许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岛石)

责任编辑: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