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危楼愚夫》: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发稿时间:2020-02-28 12:27:00 来源: 北京日报

 

《危楼愚夫》剧照

  大禹

  2014年,尤里·贝科夫身兼编剧和导演的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因其“通过关注人类自身的苦难、失败以及希望,来揭示人性神秘的深度同时又拥有艺术价值”,在四大欧洲电影节之一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唐吉诃德奖之特别提名奖等多个奖项,不少业界评论称其为“近几年来最好的俄罗斯电影之一”。近日,这部影片成为中国观众的热门话题。

  影片的俄语名是Дурак,直译就是“傻瓜,蠢货”,英译名简单直白为“The Fool”。中文片名里交待了情境(危楼),不禁让人想到《孟子·尽心上》中的那句话:“……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后世人大多将其总结为一种做人的劝勉之道,大意是说:在觉察到身处危险时应马上离开,或者在预感到危险时便要防患于未然。显然,主人公不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所以甚是贴切地冠以“危楼愚夫”之名。

  某城A区的32号公寓是一栋9层楼高的濒危建筑,在过去38年未得到过任何修缮,破烂不堪。男主人公迪马在夜里接到电话去抢修爆裂的热水管道,发现承重墙破裂、地基下沉、整栋楼严重倾斜,随时可能坍塌。他告知市政厅需马上疏散820位住户。在紧急会议后,市长发现财政预算严重赤字、各个机构贪腐不堪、她本人也受胁迫于唯利是图的投资商,最终决定秘密处决相关负责人为这即将逝去的近千条人命买单,以保乌纱。迪马从枪口下捡回性命,被要求闭嘴。逃亡路上,他看到市政厅并未采取疏散行动,便不顾一切重返公寓,敲门呼喊人们离开。冬日清晨,众人围聚危楼之下,却未发觉坍塌的危险。一人叫骂迪马多事,诓骗大家。众人纷纷响应,围殴迪马后重返危楼,只剩下被打得动弹不得的迪马独自蜷缩在大地上……

  电影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提供了一幅社会讽刺漫画,在这幅漫画中我们能生动地感受到你、我、他(她)正是人群中的某一个。所有人都在“苦难、失败以及希望中”徘徊、挣扎、前进、死亡。一切抨击、愤怒、鞭笞都会在眼前的苦难渐渐消失后变得麻木和柔弱,或是沉迷在短暂斗争取得成果的虚无喜悦里,而所有罪恶都会在复杂人性的驱使下,换一身行头卷土重来。对人性的窥探和质询才会帮助我们找到最终的方向。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地某城很像美国电影里的“哥谭市”,但全片并没有诉诸美国电影的传统核心:为大众做出高尚牺牲的理想。迪马不是蝙蝠侠,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管道工,他是母亲眼里不懂得为过小康生活而学会算计的没出息的儿子,是妻子口中那个活在成人世界里的孩子。他和他那个常年义务修理公共长椅、阻止工友偷窃公家财物的“傻瓜”父亲一样,“充满了正直,但整个生命都活在尘土里”。所以我们应该拒绝给迪马加载英雄的光环,他只是保留了人性中本就该有的善意,和对社会正义的渴望。比起期待“浪漫的政治”,幻想所有人都是完全无私、时时刻刻以社会利益为行为准绳的人,我们不如呼唤普通人性里的善意种子,都可以在关乎生死时破土而出。

  尤里·贝科夫镜像下的贪腐不堪的国家官僚阶层,不是底层人民的绝对对立面,他们像多数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家一样接受了日常政治的宿命——不要试图将政治人物和官员改造成无私的人。在现实生活里,他们也扮演着多种角色,集消费者、管理者、合作伙伴和选举人等等身份于一身,他(她)们是儿子、父亲和丈夫,也是妻子、女儿和母亲,他(她)们会以各个身份的不同原则来行事。基于此,电影中所有的官僚阶层都有了人性本不单一的另一面。市长尼娜出身贫农家庭,在救危楼居民于水火之前,也试图不惜一切代价做出牺牲和挣扎,但比起微小的救助效果和自己有可能重回底层生活的恐惧,她本能地选择了妥协。擅自挪用修缮资金的房管局局长在将死之际忽现人性的光辉,于枪口下救出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迪马,这不可琢磨的神秘人性让电影显得尤其真实和感人。

  人们重返危楼,迪马的一切行动都没有发挥作用。在众人眼中,迪马是多管闲事、为众人发声却惨遭殴打的愚夫。在上帝视角的俯拍镜头里,众人是不知好歹、死到临头还不明是非的愚夫。我们都曾经是迪马,也终于成为众人。迪马重返危楼前,回到家中和父亲话别,那个一直鼓励迪马正直率性的“老版迪马”竟然第一次劝说儿子留在家中,保全性命。这不是怯懦,更不是从前正直善良的基因瞬间消亡,是“老版迪马”在现实世界里第一次承认真相:“我们活得像动物,死得像动物,因为我们对对方无足轻重。你常常想去帮助和拯救别人的生命,人们却想杀了你。这周围的世界从未改变过什么,从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