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有一种历史的面孔刻满执着

发稿时间:2021-01-24 13:03: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禾刀

  历史名人浩如烟海,唯独挑选容闳、梁启超、陈天华、蒋百里、孔祥熙、吴宓、唐绍仪、顾维钧、杨步伟这么九位人物会聚成《历史的面孔》一书,作者徐涛自有一番道理:“他们的功业未必是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太平,但是他们也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故事似乎更接地气,他们有着寻常人的选择、普通人的烦恼,他们的求学进取、儿女情长、人生选择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加贴合实际的启发”。

  就笔者而言,本书所涉九位人物除了杨步伟其他也算耳熟能详。杨步伟婚前的人生相当精彩:主动退掉姑舅表兄的订婚,中国第一位女性医学院长、中国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杨步伟婚后其实也不差,比如在美国推出的《中国食谱》一书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作序,该书“前前后后再版27次,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许多人也是由这本书重新认识了中国”。杨步伟自身散射的光芒其实本就照人,只是常常被掩映在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丈夫赵元任的光环之下。

  杨步伟的人生透射出无所畏惧的“执着”二字,只要她看准了的,总会一往无前,哪怕刀山火海也毫不畏惧。杨步伟在放弃国内蒸蒸日上的事业,陪同丈夫赵元任前往美国求学的日子里,面对先前计划的陡然落空,她无怨无悔,反倒一方面开导丈夫克服眼前困难,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寻找生计,最终携手度过艰难岁月。赵元任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但如果没有杨步伟这个“半边天”,后果着实难料。

  历史在每个人的脑海都有一个投影,这个投影落在本书作者徐涛的脑海里则是“执着”二字。虽然同因执着,但本书九位人物执着又各有不同:梁启超为追求中国的现代性,不惜与“志不同道不合”的老师康有为分道扬镳;蒋百里有志于强军救国,无奈保定军校派别丛生,于是拔枪自裁;唐绍仪虽然后来死于锄奸队的斧头之下,但作为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他在南北兵戎相向的关键时刻,不顾手握重权的袁世凯那一已私念,在民主共和方面立下汗马功劳;顾维钧则是天生的外交家,在弱国时代,运筹帷幄,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想方设法为国家争取权益。

  如果说梁启超、蒋百里、唐绍仪和顾维钧等人凭借各方面的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那么,陈天华留下的则是生命的沉重分量。陈天华自幼家贫,面对改变命运的天赐良机,他却效法汉时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以“国不安,吾不娶”婉谢湖南巡抚赵尔巽抛来的橄榄枝。陈天华蹈海报国之时只有30岁,但他以死唤醒国人之举,名留青史。

  徐涛将容闳作为开篇文章,相较于后来的大师辈出,容闳在学业方面似乎稍显逊色。但容闳是近代我国第一位前往西方深造的学子。学成后,容闳回到国内,先是努力实业救国,后又教育救国,并促成了在近代历史上造成巨大影响的清代幼童留学的伟绩。本书中写到的唐绍仪就是第三批留美幼童。无论是实业救国还是教育救国,容闳无疑具有开创意义。开创意味着启蒙,同时也意味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是难以想象的愚昧。

  九人中,吴宓更像是一位纯粹的学者。纵观“哈佛三杰”之一的“吴宓先生的一生,他似乎一直在和主流唱反调”。尤其是,在那个被政治运动打倒的特殊岁月里,仍旧不忘努力联系陈寅恪,虽然他知道这样做对自己并不利,足见其凛然风骨。本书还提到一个有些特别的人,那就是孔祥熙。此人不乏争议,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危难之际,正是他力挽狂澜,力克重重困难,统一币制,为打破军阀割据打下了经济基础。

  人无志不立,事无恒不成。本书所述九人,都曾是“才”倾一方的时代精英。他们虽无法比肩历史伟人叙事,但他们的教育观、金钱观、幸福观同样为后人所景仰。正因为比别人更坚信自己的那份执念,他们才可以“身段可以柔软,身份可以多变,使命却始终如一”,他们才会走得比别人更远,并最终将这些执着一一镌刻在史册上。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