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一本诗歌版“双城记”

发稿时间:2021-02-06 13:45:00 来源: wccdaily.com.cn

  一本诗歌版“双城记”

  《花期》入选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

  近日,青年诗人吴小虫的最新诗集《花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也是由《诗刊》社编辑、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中的一本,集中收入诗人2016以来的代表性诗作86首。

  “写出风声水声,花影蝉鸣”

  《记丁酉七月二十八夜会兼示照源小牛二牛》《怎样的苍凉如水,怎样的明月我心》《奉节返重庆路上,想起杜甫》《寺中临荷有赠》《贺步子刘静新婚》《与汉家吃河南烩面》《三年一晃,重庆又见,再致梁师》,从收入诗集中的这些诗名,可以看出,吴小虫的诗歌跟他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言之有物。这种日常生活可能不是闲逸的、轻飘的,但却是脚踏实地的,是真实的,贴近当下的生活节奏。或许正是在我们每天都躲不开的一餐一饭或者往来行旅中,诗意才显得更为难得、可贵。

  作为一本诗集,《花期》容易被误以为是写花花草草居多。但评论家成向阳提醒读者,“《花期》里其实并无花香,更无神奇远物,实乃作者于都市琐碎日常中开出的一条有所寄托的曲折诗路。仅从内容上看,也无非是一个漂泊者在异地喝酒、吃茶、会友、坐车、回乡、工作、发呆,以及写诗的小片段、小确幸,但就是在这诸般零碎日常里,作者却分明写出了一派风声水声,花影蝉鸣。”

  吴小虫1984年生于山西应县,从2004年开始写诗以来,先后辗转于西安、太原,又于2013年南下重庆,后又作为一介“蓉漂”,来到成都生活、工作。《花期》中收入的诗篇,正是作者辗转西南以后的作品,可谓见证了诗人这一时期的漫漫心路。在一定程度上,《花期》也可视为一本诗歌形式的“双城记”。

  从山西到陕西,后回到山西,然后入重庆,之后再到成都。吴小虫还曾在重庆华岩寺中整理古代佛经文献、田野碑刻五年之久。地理的变动,对吴小虫的诗歌写作也带来不小的影响,“比如思维方式的不断转变,就是你可以跳出来看那个以前的自己。比如在重庆那会儿,觉得有一些城市带给我的发展焦虑,但同时所在的寺庙又给我平静悠远。这种感觉交织后,写诗就会出现一些起伏,当然也构成了张力。长诗《本心录》写出后,很多师友告诉我,这诗具有了超越的力量。现在再看,发现自己走入了另一个维度。而且这种生活的变动让我遇到不同的人。阅读人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我觉得可以丰富自己和诗。这是一种幸运。”

  参加青春诗会,收获大海和友谊

  写诗、编诗、跟诗人打交道。身为《草堂》诗刊编辑的吴小虫,工作与自身的爱好有不小的结合度。他坦言,编诗的好处在于,帮助你处于当下诗歌的现场,看到各种各样的优秀诗作,学习他们诗作的长处和优点。“你得承认,好的诗人太多了,以致常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写了,去做做其他也挺好的。”在不少大众读者的印象中,提到诗人,总是先想到一些命运比较坎坷或者动荡,性格比较特殊的一些诗人,以至于对整个诗人群体多多少少有一些误解。甚至一些极端的看法认为,诗人是比较奇怪或怪异的。对此,吴小虫认为,“现在的诗人都挺正常,这也是诗歌良性发展的表现。”

  吴小虫的诗正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他的作品在《诗刊》《山西文学》《星星》《北京文学》《山东文学》等刊物发表,入选各种诗歌年选,曾获《都市》文学月刊年度诗人奖、河南首届大观文学奖等。2020年,在福建霞浦举行的《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上,在入选的全国15位青年诗人名单上,吴小虫榜上有名。

  “青春诗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诗歌品牌活动,是全国文化、文学事业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引人瞩目的诗坛盛事,也是青年诗人正式亮相的舞台与成长的摇篮。《诗刊》社从1980年起,已成功组织、举办了35届“青春诗会”,每届推出的诗人和作品都成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热点。参加青春诗会,吴小虫感受“收获很大。诗刊社为入选的15名青年诗人各出了一本精美诗集,也收获了大海和友谊。当然,于我而言就是想通了一些人生问题。我觉得这或许比写诗更重要。前不久看《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徐皓峰。徐皓峰传达的一些理念非常好,虽然这些理念不是他自己原创的,但他经过了转化,转化到了他的武侠小说和电影里。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就像明亮的灯盏交到了你手里,你又把它交给下一位。”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李昊南

责任编辑: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