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年代故事里的人性体恤与生活情意

发稿时间:2021-11-09 13:35:00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戴瑶琴

  海岛上几户人家的沉寂生活,因李丽云的闯入而活络起来。宋家和潘家,最终都在离岛时将家业交托给了这位寄居者。一个少女,无家世无人脉,却能在乱世赢得各家族的充分信任。对于民国故事《离觞》,作者杨怡芬未采取跨越年代、横亘代际的叙述策略,而是确立精准的两年(1949-1950)、明确的地域(浙江海岛)、相异的女性,共同应对家国之变。海岛存储孤独和不安,原住民与外来者两个群体在发展个体之际,选定前路。

《离觞》 杨怡芬 著 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离觞》基于时代、地域、人物相互间关系的考量,其对家国故事的细节补充和主题延展也是比较常规的方法,但小说特色在于寻找日常中细碎而美好的时刻,不动声色地提示真实的生存念想。读者从年代故事里,逐层体会源发于人性的体恤与生活的情意。

  李丽云、秦怡莲、潘绮珍、宋安华,在大变局中展示四条相异的生命路向。作者虽用心描绘四种不同的性格,但实际隐含着人设的主附线关系。秦怡莲是舰长宋以文的原配,具备独立品格和隐忍品性;宋安华是宣扬新思想的知识女性,坚持男女平权和婚恋自由;潘绮珍虽在新式教育和旧式家族中摇摆,但实有超强的经商能力。三者皆是对李丽云的衬托,她们最突出的个性特质恰投射于后者,聚合成主体人物的典型性。特别是她的命运转折点,如搬入潘家、恋上仲瑞、接受交托、留守海岛,都有另外三人适时介入,性格的多重高光与事实行为达成实时对位:宋安华对宋以文的不离不弃,推动她放弃郑景润、定情刘仲瑞;潘绮珍在接管家族布店后筹谋商机,提示她该如何打理潘、宋家产;秦怡莲的果敢坚强,激励她固守海岛、完成学业、静待转机。李丽云从不做出善恶裁决,在言语间总保持适度沉默,不断给进退创设余地,而其突出的人格魅力,源自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这就能令读者放心她的任何决定。

  从空间到人物,作者皆埋设“水”的意象,转达“水”的哲学。李丽云个性诠释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秦怡莲、潘绮珍、宋安华有家世支撑,李丽云只能依靠一己之力,谨言慎行,深思熟虑。她们皆秉持以退为进、顺其自然的理念与实践,抵抗大小不一磨难的侵袭。应该说,宋安华、潘绮珍、秦怡莲,都于某个阶段担任李丽云的成长导师,教导她求知、经商、独立的人生三课。如果作者仅驻留这一层面,那不免囿于程式化,她进一步聚焦“水”的随物赋形,展现李丽云对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自救是行动的原点,“懂事”是生存的伪装,务实是个体发展的保障,先活下来,才是此刻与未来全部崭新追求之根本。

  新与旧,在对比和反转。传统女性汲取新思想后成长为新女性,但随即折返,这样的正逆向结合,给予作品新意。宋安华并非勇敢的践行者,她对自由恋爱的误读,导致其处于婚姻关系中的附属。李丽云果断放弃郑景润,选择刘仲瑞,则是对宋安华的实际超越。如果说郑景润是旧的理论家,那么秦怡莲是旧的实践者。她的丰富性体现为顺从对待婚姻、积极对待实业。

  小说立足谨严扎实的细节,同时辐射向诗意和写实,呈现抒情与革命的关系。作者杨怡芬基于海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为纵向的人物处境与横向的家国变局埋伏笔。变动不居的水,喻示各阶层人的漂泊命数,被裹挟、被击打、被推进,命途多舛呼应海的起伏翻动。服饰、饮食、建筑、年俗的打磨,转圜于日常言语,勾勒普通人与街道、商铺、学校共处的世界。

  作品定位于“小家”经营,以晨昏轮转化解战争紧张,李丽云的小日子不疾不徐,借不变应万变,凭现有抵御未知。风云变幻的时局,打破了来之不易的安全,她旋即从可触及的生活选择项中,择优确定再次支撑安全的最简便方法。“不走”的李丽云,坚信至少此时有自己,还有这座小岛,这才是属于绝大多数人的唯一选择。令人释怀的是,李丽云这一程,昭示生命绵长的气象,而她可以握住的新生活正缓缓铺开。(戴瑶琴)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