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散文中感知京华风韵

发稿时间:2023-07-14 10:52: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和新中国首都,一直以来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热衷书写的城市。写北京的文章浩如烟海,编选一部浑厚而又精炼的“读城善本”,实是一项求广博、要力道的工作。《散文中的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便是这项工作的成果之一。该书收录27位作者关于北京的散文佳作,从《想北平》《苦念北平》《北平的四季》《上景山》《陶然亭的雪》,到《颐和园的寂寞》《老北京的夏天》《我与地坛》《紫禁红》,既有北京的日常生活、北方风物,也有京腔京韵、京味美食;既呈现烟火气十足、喧腾繁华的北京,也展示四季分明、郁郁葱葱的北京。该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将书中所辑录的27篇散文划分为“北京的思与情”“北京的人与事”“北京城的风景”三部分。出自百年来不同代际作家笔下的作品,融汇北京城风物气象与作家内心情感,构成了从“现代北京”走向“此刻北京”的文学脉络。

  “北京为何如此迷人?”《散文中的北京》序言中的关键一问,问出了整本书的“题眼”。借由书中的名篇佳作,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作家对北京的细微感受,在想象中感知迷人的京华风韵。老舍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他这样倾诉自己对北平的感情,“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张恨水写的是北京城里的那些月季、茉莉还有石榴等地域特征显著的花卉。叶广芩对童年人事的回忆有令人落泪的感染力。徐则臣等作家则以自己的“北漂”体验书写着他们眼中的北京。

  百年京华,气象万千。在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看来,北京百年来的时空变化,在这本书里得到充分体现。跟随不同作者充满真情实感的叙述,读者仿佛穿越到历史现场。带读者还原并感受特定时刻的北京风貌,是本书最有魅力的地方。

  面对汗牛充栋的文本,《散文中的北京》如何选择?张莉坚持文学性与经典性的标准。书中对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一视同仁,“在这个北京交响乐的声源里,作家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艺术水准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张莉说。

  《散文中的北京》一大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刻感”。张莉认为,书中的作品有共同之处。“首先,北京彼时的风物在这篇散文中得以呈现。比如林海音笔下的北京,她写自己坐着小毛驴去西山,我能体会到那种‘北京时刻’;她写晒萝卜、涮羊肉,我能感受到她留给我的情感印记。再如邱华栋说的,‘北京是一个梦想的培养基’,他对‘北京时刻’的把握和理解在散文中刻印下来。”另一方面,作家不仅是北京城市文化的记录员,也是北京城市气质的发明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彭程的《家住百万庄》让读者看到北京城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袁凌的《北漂记》从主人公的不断迁徙窥见当代青年城市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隅。由此可见,张莉在选编时还考虑到作品本身是否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

  今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之一“我读到的北京”,引发青少年对生活其中的这座城市的关注。如果北京是一本书,青少年读者如何阅读它?张莉表示,“作家写北京,就像一场众声喧哗的同题写作。北京道不尽、写不完,因此年轻人也不该被固定的写作标准套住。当时编这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给青少年朋友读,给那些热爱阅读的人读,同时也给那些热爱写作的人读。”

  读完《散文中的北京》,小说家、编辑韩晓征感慨良多:“老舍的《想北平》为全书定下基调。通过阅读,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是北京生活,如何热爱北京生活,如何体会北京生活。”

责任编辑:潘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