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北京中轴线是一部波澜起伏的乐章

发稿时间:2024-05-17 10:31:00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李建平再出新书,解读龙脉古韵与新姿
  北京中轴线是一部波澜起伏的乐章
  本报记者 路艳霞

  北京有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的南端点为永定门,北端点为钟楼,全长7.8公里。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建平没有想到,这7.8公里沿线的建筑、风物、文化、人物,让他整整研究了20年,他出的书,他开的讲座,他带着学生走的路,都与北京中轴线有关。近日,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北京中轴线就是一座富矿,越挖越深,越研究越有味道。

《北京中轴线》书封

李建平

  逐一介绍15处遗产点

  李建平的新书《北京中轴线》近日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轴线形成的轨迹及元明清北京中轴线积淀的丰厚历史写起,逐一介绍了北京中轴线上的15处遗产点:永定门,天坛,先农坛,南段居中道路遗存,正阳门(箭楼、城楼),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外金水桥,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端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鼓楼;还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左右对称的审美文化、阴阳五行文化、古代天象文化、吉祥瑞兽文化、围合空间文化、九门宫阙文化、桥梁水系文化等。

  李建平对北京中轴线上的空间布局、城市肌理、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河湖水系等要素了如指掌。美术教师出身的他还专门为《北京中轴线》一书绘制了37张生动有趣的示意图。他说:“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的脊梁和灵魂,有空走一走,看一看,既能看到老北京的文脉传承,也能看到新北京的发展和愿景。”

  增写正阳雨燕鼓楼鸽哨

  李建平与北京中轴线结缘始于2004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在奥运热的氛围中,当年身为北京社科规划办研究员的李建平投入到了人文奥运的研究中。

  “当年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建设,我经常去实地踏勘,后来发觉它和北京老城的中轴线是一条线连接的。”李建平说,他当时就萌发了一个想法,结合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写一部关于北京中轴线的书。

  经过实地考察、理论研究,李建平所著的《魅力北京中轴线》于2008年面世,他也因此受到外界关注。同年,他就在央视“百家讲坛”以“魅力北京城,韵律中轴线”为主题进行讲述。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北京由人文奥运转入人文北京建设,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魅力北京中轴线》又于2012年修订再版。

  时光流逝,时至2022年,李建平又接到出版社邀约,请他再写北京中轴线。李建平慨然应允,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梳理,完成文稿。

  新书《北京中轴线》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和知识。李建平说,中轴线不仅是历史的轴线,更是活态的、发展的轴线。书中增加了这些年活态文化保护的新成果,如正阳雨燕、鼓楼鸽哨等,还为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故宫、景山古树名木专列了一章。“这些活化的遗产,跟着中轴线不断生长,生命力极为旺盛。”此外,李建平还在书中谈及中轴线上的色彩,并首次提出中轴线上包含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

  感悟中轴线韵律之美

  李建平今年70岁,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儿时生活在安定门外的左家胡同,常去安定门爬城楼,还喜欢去孔庙、国子监一带玩耍。但李建平说,真正读懂北京、热爱北京,却是他研究北京中轴线以后。

  李建平是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均开设了“行走中轴线”通识课程。他的研究随着时光流逝而不断深入、不断细化,他不仅讲中轴线的历史、建筑、文化,还讲中轴线上的老字号、古树名木以及各种人物,激发年轻学子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探究热情。“中轴线像个富矿,我们刚挖到第一层,越挖越觉得中华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李建平说。

  多年来,李建平已经记不清楚多少次行走在中轴线上了,他带着学生们一起领略北京的古韵与新姿。他说,“冬天站在万春亭上看故宫,所有的屋脊上全被白雪覆盖,银装素裹。”所谓的龙脉,在李建平这里有着最真切的感受,冬日下午两三点,太阳斜射到故宫宫殿的屋脊之时,金灿灿一片,每一个宫殿的屋顶就像卧着的龙脊。

  李建平不仅行走中轴线,而且还参与到电视节目录制、文化顾问等诸多工作中。2020年10月,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李建平作为文化顾问为音乐总监叶小纲出谋划策,他提出进入正阳门,这里的街市、牌楼、箭楼、城楼,是音乐渲染的第一个高潮,到故宫太和殿,是高大的城楼、宫殿、庙堂,组曲要进入真正的高潮。事实上,这些经历也给他研究北京中轴线带来全新的视角,他对中轴线的韵律之美从此有了新的感悟,“中轴线是一部波澜起伏的乐章。这乐章有远有近,有轻有重,有浓有淡,不仅有序曲,还有高潮和余音。”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