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我的“星星”老师(随笔)

发稿时间:2024-12-04 11:10: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离开中专已经很久了,我最难忘的就是学校的语文老师,她教了我两年语文。她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时不时抬头望望,就能找到前进的力量。

  2014年我进入这所学校,说实话,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当别人家的孩子兴高采烈的去上高中时,当别的孩子吹嘘着自己中考的分数时,我却只有差生这个标签。在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许多老师的反面教材,我也很想把搞不懂的数理化给弄懂,碰壁后又想真正的摆烂——人生的痛苦,大概就是无法彻底放弃自己又不能真正下定决心的改变。虽然初中语文学得也不算太好,不过我喜欢写散文、诗歌,起因就是抒发我内心的苦闷。

  在这所学校我遇到了我的语文老师——赵文红。赵老师知道了我的爱好后,就和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没有把这个爱好归类于所谓的“不务正业”,相反,她甚至还会转发我的文章。赵老师送了我几本外国的诗集,还有影印版的古书。那天因为下着大雨,体育课改成了自习课,赵老师穿着被淋湿的雨衣抱着一堆书走到我们班门口,把这些她珍藏半生的宝贝交给了我。这些书是那样沉重,重得让我瞬间就下定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在毕业前写出一篇让自己、让老师满意的文章。这些书现在还在我的书柜里躺着,上面还有赵老师做的笔记——无论过多久,只要看到它们,我都会觉得赵老师还在指导着我。

  “刚才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的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这是我最喜欢读的两篇课文里面的其中一篇——《一碗清汤荞麦面》。中专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选得美啊,当我读课文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考试,不再是为了把这些优美的文章当成得分的工具,我就格外幸福。赵老师每带领我们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感受。

  有时候,我也会去她的办公室坐一坐,得知她原来是教初中的,我就问她现在教着我们这些没有上进心的中专生,是不是觉得很苦恼?老师只是呵呵一笑。

  “同学们,要注意了啊,今年的考试……”转眼来到了最后一学期,这也是我最遗憾的一学期。到了最后一节课,我想了无数种可能,老师可能会再告诉我们一些人生的哲理,可能再啰嗦几句,让我们到大专后坚持读书,让我们……可惜赵老师说的却是考试的注意事项。我多希望那一节语文课可以慢点结束,因为我知道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后一堂语文课了。

  毕业后,我升到了一所大专学校,偶尔也会去母校看看赵老师,聊聊我的学习和写作。赵老师每次都会给我说她最近读了哪些书,看了哪些文章。前几天母校邀请我做一个采访,接待我的老师却已不是赵老师了。这时候我的鼻子一酸,才想起来我根本没有和赵老师郑重告别过——因为每次分离后,我总会觉得下一次见面肯定还是格外容易。采访结束后,我听到了上课的铃声,8年了,那铃声一直没变过。那天的铃声似乎是为我而响的,我呆立在原地,像是一个风尘仆仆赶来的迟到的学生。

  铃声响了,我们便要告别曾经我们觉得永远不必告别的地方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