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之子》:探索“后人类时代”的奇幻童话旅程
发稿时间:2025-02-23 13:15: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寄生之子》作为一部网络科幻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赛博童话’的样式。小说逻辑严密、想象力丰富,以少年的纯真视角,更以纯真浪漫与科学幻想为基底,蕴藏着对人类社会和生命多样性的深刻思考。”近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上海市作家协会和晋江文学城主办的作者“群星观测”的《寄生之子》作品研讨会上,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毕胜说。
《寄生之子》是一部以“家庭伦理”和“星际历险”为叙事焦点、充满反差与张力的科幻小说作品,以寄生在人类少年体内的外星生物视角展开叙述,设想外星人与人类共生的关系,以多元的视角与丰富的人物关系,展现了跨种族、跨文明的交流,既营造了一个壮阔瑰丽的星际世界,又构筑了一个活泼风趣的日常生活空间。
“在幽默、轻松的总基调下,《寄生之子》保持现实关切,并对‘后人类时代’的集体命运进行思考,彰显了网络文学对于文学价值品质的深入追求。”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认为,《寄生之子》是网络文学发展进程中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小说中有许多值得言说的创新元素,显示出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的动向与趋势。
“故事从校园日常到外星生物再到星际文明的跳转,通过各种伏笔巧妙融合,多元化的情节设置,让故事内容饱满且生动。”在晋江文学城内容主编锦瑟看来,《寄生之子》还是一部兼具童话和科幻两种风格的作品,故事既充满了童趣与温暖的氛围,又蕴含着科幻作品的深邃与厚重特点。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则表示,《寄生之子》就其故事来说是变幻多姿的,就其情节而言是布局圆融的,就其想象来说是波谲云诡的,但是,就其淳朴的新人文主义理想来说,又是潜藏人类童年时段的隐性恐惧与童话意识的。“这种隐性恐惧和童话意识是可贵的,因为它坚信人类自身的普通生活的生命力;这种隐性恐惧和童话意识又是过于简单的,少了一份技术哲学意义上的冷静和生命哲学意义上的悲悯”。
“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中,20世纪8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场围绕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分家’的热烈讨论,不只把科幻文学视为儿童文学,当然有助于更好地释放科幻小说的文学文化潜能,也有助于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难免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即似乎只有恐怖的、暗黑的、成人向的科幻作品才是精彩的、深刻的。”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战玉冰认为,“相比之下,《寄生之子》是一部温暖、欢乐、可爱、正能量的科幻作品。”
《寄生之子》作者“群星观测”坦言,“《寄生之子》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主角却是一位纯真的少年,也许正是这个角度,拓展了作品的受众群体。这也正是我的希望,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读者,都能在阅读这个故事时获得快乐。”该书主编长歌认为,文章立意为感悟世间美好,珍惜身边的家人、朋友,在喧嚣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对真挚、纯粹情感的表达,本文不仅带给读者温暖,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