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束光,指引我们前行(散文)
发稿时间:2025-03-18 10:51: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荷风吹,蝉鸣乐,思乡茶,听花语,感恩世间赠予我们,一半温暖,一半严寒。赠了你孤独,也赠了星辰;赠了你挫败,也赠了花开;赠了你离别,也赠了清风。人生就像开盲盒,永远不知会经历什么,作为志愿者也一样,我们体验了多元生活,感受了人间温暖。总有一束光,指引我们前行,那光,平凡且有力量。扬起衣袖,装满花香,邂逅四季芬芳。
去年暑假,汕头市语言保护中心委派我到印度尼西亚教课。到了当地,心生期待,潮汕话有八个音,是古汉语的遗留,甚是难学。我首先给孩子们取个潮汕小名,跟他们讨论什么潮汕小吃好吃,“菜头丸,红桃粿,番薯芋”,以美食给他们取名,小孩子喜笑颜开,也觉得潮汕话有趣。为了孩子更容易学会,我给他们做卡片,把难读的字具体地画出来,和孩子们玩“你比我猜”游戏,加深理解,潮汕话情景剧也搬上舞台,孩子们兴趣渐浓。往后时光,我在这里成为一名语言志愿者,家乡话在国外得到保留和传承,我引以为豪——用言语架起一座美好的桥梁,华人心连心,共筑中国梦。志愿者总能打开心扉去发现一份真情,一份意外,一份感动,我发现了孩子们的童真,也发现了孩子们喜欢家乡话,更看见为传承潮汕话,背后有无数人在默默努力,小小志愿,品味岁月的余温,品味文字的清欢。
2024年年初,我接待一位侨胞爷爷。按他提供的线索,我帮他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老相片的再三确认,老伯伯找到他的亲弟弟。大家一起吃“甜丸卵”,让归来的游子,找到心灵的避风港,永远有割不断的乡情,永远有不歇的乡音。一碗“甜丸卵”,我品出回乡中跋山涉水的不易,还有家乡对游子饱含的浓浓真情。老爷爷说,为了这一天相聚,他等了半辈子。儿时,他父亲口中的家乡,他今天终于见到了。归乡的路途无论有多艰辛,用汗水浇灌着花苞,把期待凝聚成花开,总有一艘红头船,停靠在游子内心深处,召唤着归来的期许,四时流转,不曾遗忘。老爷爷还和我们聊了许多往事,此刻,仿佛我也是刚刚归来的游子,离开的是故园,相守的是侨乡,不变的乡音碰在一起,就是一曲悦耳的潮州大锣鼓。当阳光拥抱稻花香,当流年的窗花纸呱呱响,仿佛在提醒游子,侨乡的大门已打开了。我更加坚信,自己要当好一名志愿者,消去别人生命中的忧愁,看见别人重拾对生活的期待,一同搭乘开往春天的列车,沿途光景有诗行与缤纷。
2024年暑假,一批台湾学生到潮汕的校园来交流。我又扛起志愿责任,带孩子们了解潮汕的建筑、美食和文化,感受潮汕的魅力。一曲大锣鼓,台湾学生听出历史的回响。我教他们学打锣鼓,摆动手腕,敲锣声悠扬且动听,鼓槌一端系着红绸布,一敲打起来,像燃烧的火苗,温暖亲切。我为孩子们表演抛锣,先敲一声,接着,用力把铜锣往上空一抛,又快速接住掉下来的锣,既惊险,又好玩。潮汕小孩教台湾学生学潮剧,穿着戏服出场,扮演状元夫人,唱起华丽的唱词。台湾学生还学了舞狮和英歌舞,品尝了潮汕美食,收获满满。他们说,回台湾后,也要成为一名志愿者,把祖国大陆的故事,讲给更多台湾孩子听。那一刻,我很感动,小小志愿者,可以打开别人的心结,去聆听心灵的故事,去发现更多美好,更多惊喜。
沐志愿之光,生活就多了色彩。我热爱这片氤氲潮味的故土,文化浓,情更真。生命中拿得起的,放得下的,都在时光的吻痕下,以志愿的名义变换成永恒。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只是一束微弱的光,相信凝聚无数光芒,就可以组成亮眼的星辰。
志愿之光,永恒。
携手并进,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