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何常在《秘密关系》:以更直接的方式映照时代变迁

发稿时间:2025-03-19 11:20: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在当代中国网络文学的版图上,何常在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他的作品既有类型化的叙事张力,又承载着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早期的《官神》到后来的《浩荡》,再到《奔涌》《三万里河东入海》《向上》等,何常在的创作经历了从官场、商战题材向更广泛社会议题的拓展。这一转向不仅仅是题材的更迭,更意味着网络文学正在向现实主义的深度迈进,以更直接的方式映照时代变迁、人性冲突及社会结构的隐秘运行。

  近年来,中国作协积极推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引导网络作家从宏观历史、社会变迁、个体成长等角度切入,打造既有阅读快感,又具备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何常在推出的最新作品《秘密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它通过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资本与情感的纠葛,勾勒出一幅当代都市众生相,并在类型化叙事的框架内拓展了现实主义的深度。

  都市谜团中的现实映照

  《秘密关系》以简小群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逐步揭开了一张人际关系的复杂网络。他只是互联网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表面上是个平凡甚至有些倒霉的人。然而,小说的叙事并未让他止步于一个被动的角色,而是让他在一次次偶然事件中不断深入,最终成为一场连环死亡谜案的见证者乃至参与者。从前妻史笛与上司毕大邱相继死亡,到成为莫宜的司机,小说始终在构建一种“都市现实中的悬疑感”,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现实逻辑与社会映射。

  这种叙事方式折射出当代都市人的一种困境——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实则被资本、权力、情感交错的现实裹挟,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局中人。小说中的林天涯、杨涵琼、李宝春等人,无一不是被金钱、权力或者感情所驱使,他们的命运最终都被某种“隐秘关系”所决定。这种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正是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书写的关键。

  网络文学在塑造现实感时,往往需要平衡戏剧性与真实性,而《秘密关系》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深入探索。它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悬疑的都市故事,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当代职场的微妙生态、婚姻与情感的现实考量、资本运作对个体生活的深刻影响,皆在小说的叙述脉络中被剖析出来。

  类型小说的现实主义转向

  何常在的现实主义探索,并非简单地在网络小说中添加社会议题,而是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冲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整。在传统网络文学中,读者习惯于“爽文”式的线性成长模式,即主角凭借能力或机缘突破层层阻碍,最终实现个人成功。然而,《秘密关系》在这一点上进行了创新——“爽感”不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外放,而是人物在现实困境中不断碰撞,展现个体的挣扎与策略性突围。

  小说的推进方式更加强调“潜流式”的叙事张力,而非单纯的戏剧化冲突。例如,史笛死亡谜团的解构并不是依靠传统悬疑小说的快节奏反转,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与现实逻辑的铺陈,让“爱”成为案件背后的核心动机。这种叙事方式,使得《秘密关系》超越了传统都市小说的范畴,进入了对社会现实更具批判性的书写领域。

  更重要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并未陷入“非黑即白”的刻板模式,而是让每个人都具备现实主义叙事的复杂性。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成功者”或“失败者”,每个角色的选择,都源于现实利益的诱惑与环境的复杂性。何常在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让网络文学进入一种更具现实张力的文学表达。

  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与全球传播

  近年来,网络文学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从现实主义题材的兴起,到优秀网文的实体书出版、IP多元化传播及产业化输出,再到网络文学作品进入国家级文学奖项评选,网络文学正在持续提升影响力,向经典化、主流化、精品化迈进。

  何常在的创作经历,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网络文学的这一进化路径。从早期的类型化叙事,到如今更强调现实感和社会观察,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展现了网络文学的可能性:网络文学不仅可以提供阅读快感,更可以成为观察社会现实、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文学形式。

  此外,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已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逐步迈向全球。近年来,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小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东南亚、欧美等地赢得广泛读者。《秘密关系》这样的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同时也让全球读者得以一窥中国都市生活的真实面貌。

  未来,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转向不会停滞,而是会更加深入地结合社会变迁,拓展叙事的深度与广度,成为文化传播的一部分。当网络文学不再仅仅依赖快节奏与爽感,进一步融合现实题材和全球视野,它不仅能成为中国文学的有力组成部分,也能在世界文学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