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穿越历史,再遇宗师
发稿时间:2025-03-27 10:3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穿越历史·遇见宗师——《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新书读者见面会”,近日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举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吴良柱介绍,本书是央视同名文化综艺节目的延伸,还原了节目的核心与精华内容,更通过文字的力量,立体呈现八大家的人生轨迹与创作历程。他希望这本兼具文学性和实用性的图书,“能够触达更多读者的心灵,传统文化能够在今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远的回响”。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书封。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这8位文学宗师的诗词文章,是中小学语文课堂和考卷中的常见素材。很多人在读书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初唐和盛唐的诗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谷曙光解释,这个概念主要是从散文的角度来讲,唐宋两代都有著名的古文运动,而“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从元末明初开始萌芽的,后来逐渐形成。“这8个人经过唐宋两代不懈的努力,才真正让散文成为表达和创作的主流。”
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雨补充道,文学只是一种载体,古文运动摒弃空洞无物的表达和对华美形式和韵律的过度追求,用通畅的文字讲道理,实际上的诉求是针砭时弊。“他们改革的不仅仅只是一代文坛的风气,还是时代的风气。他们既让我们享受到文学的美,又能够让我们产生共情。”
在这8位文学宗师中,苏轼无疑是最为当代津津乐道的一位。苏轼身上既有心怀家国的使命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被贬谪后,在生活上体现出进退自如的松弛感。他对饮食的热爱,日常的诗情画意,词和文中的想象力和豁达,都为当代人喜爱和钦佩。
杨雨说,苏轼的人格范式有一些继承了庄子的思想,身在朝堂,就要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敢于担当;身处乡野,就像小草一样,也应有自我存在的价值和骄傲。“唐宋八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人生的起落,他们的经历启示我们,除了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之外,还要去寻找支撑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