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发稿时间:2025-07-04 10:46: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与视野的发散,却使其天然地迥异于同时期的理论化、体系化的现代文学批评。书话强调观者需以自身情志烛照作品内蕴,辉映作者内在意图,以“自我之真”撬动“他人之真”。这显然与崇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古典批评传统更接近。不难发现,书话所要求的是广博与精准的有机统一,其底色当是“人性的富丽”,而它的理想作者应当是一个归真唯善的“复数”的人。

  现实生活中的北乔,融汇作家、诗人、评论家多重角色于一身。他的新作《南人书话》(中译出版社)也循此从虚构作品、抒情文学、文学批评依次展开。三者虽内容驳杂,各有偏至,却又统摄于写作者归真见性的文艺理想,散发着“诗文评”的古典光泽。

  深耕严肃文学又观察网络文艺,这种双栖姿态,使得作者眼中的虚构作品天然地涵盖了纯文学与类型化创作。注目于纯文学之时,作者以“尊严”概括《推拿》的创作意旨,由《花腔》中发现“真实的历史湮灭在唾液和记忆之中”。从《日夜书》与《太阳黑子》中,他总结出文学的本质力量在于真切地“抵近人生的困境与人性的困惑”。而在面对类型化创作时,作者并未因形式的差异,放弃普遍的人性主义。他欣喜于《暖春》《军营童话》《中国战友》《牡丹花正开》等作品的叙事突破,强调主旋律题材故事性不可或缺,同时点出动人的细节往往来源于直面生活的姿态。在谈及《夜的命名术》《悟空传》《我们生活在南京》《筑梦太空》等幻想色彩浓厚,同时也更为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时,作者清醒地指出幻想与现实相反相成,类型化的意义在于重新引发对习焉不察的生活本相的思考。他确信“越是好的幻想小说越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度观照,外在的虚幻之下,是对现实生活最真实最具力量的表达”。因此,“贴着人生飞翔”才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一系列评论中,北乔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网络文学观——类型化外壳乃是重返惯常生活、揭示人性本质的不二法门。成熟的网络文学最终还需超越形式,探索为幻想形态注入本土伦理,平衡“网感”与现实,构建起一套与当代生活紧密联结的叙事模式。

  在涉及诗歌、散文等抒情文学时,北乔能够以行家视角推己及人,借由中国抒情传统复现创作者的内在隐微。他在《世间万物皆亲人》《静物的声音》《万古丹山:武夷山》等作品中,发现了古人天人交感传统的现代遗存。对《帕男诗选》《玉清茨》《塔树之恋》《漂泊的月亮》的解析,则进一步展示了他尊崇内生外化,向往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借助对《穿过拉梦的河流》《福道》的阐释,北乔袒露了自己对这类作品的偏爱——心灵之真与自然之真交相辉映。作者在评点他人作品时,表达的是自己的文学观——“写诗当属于意气之事”“与心灵最能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当是散文家的首选”。

  《在大文学观的视野下把脉文学生命体》《坐禅于文学丛林》《写作的恐惧来自清醒》等篇是作者从事文学评论的心得。他重提“诗文评”的传统,认定应该把“文学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将“批评作为生命行为”。因为“理性的文学批评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而性情化的批评还在风雨飘摇,没有生长成应有的气候”。这种批评理念,直指一些评论家耽溺理论炫技,抑或“只是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的弊病。如此一来,评论者将如李健吾所言,进入作品之初即自行缴械,“赤手空拳,照准他们的态度迎了上去”,重拾古典时代至关重要的痛快与意气。

  总体而言,《南人书话》不仅是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也是一部面对当下、根植传统之作。作者一方面在其中再次验证了“审美人性论”对文学创作的深远意义,同时也努力以松弛、口语化的当代表达,接续印象式批评传统。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