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简史》 谢新洲 石林等 著 东方出版中心
从1994年互联网被引进中国至今,中国互联网已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30余年间,中国不仅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不断释放连接能力和创新属性,推动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谢新洲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简史》一书。在此之前,作者团队长期深耕互联网发展史研究,于2014年成立互联网发展史研究项目组,十年间赴全国各地开展大量的访谈和调研,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史料和实物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们撰写了该书。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见证者之一,品读全书,深有感触,与读者分享几点体会。
一是在当下互联网发展变革的历史性节点推出此书,意义深远。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客观记述了中国互联网从早期探索到PC时代再到移动时代的发展历程,全面梳理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具有较高科普价值。不仅如此,历史读物的意义更在于以史为鉴、鉴往知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快速涌现和迭代,互联网行业正在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更多未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经验,能够为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更好应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提供启示和智慧。
二是力求多角度还原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可读性强。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嵌入是深刻的,更是全方位的。全书采取纵向历时和横向专题相结合的记述方式,在分阶段梳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后,分别从网民、媒体、消费、政务、治理等关键要素或领域切入,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写作方式上,作者不满足于简单记叙,而是试图走进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人事物及社会环境。为此,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如报刊文章、政策文本、网站截图档案等),加入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亲历者、见证者们的口述历史。这种呈现方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给我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是不忘思考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背后蕴含的学理问题,兼具学术价值。作为新媒体与网络传播领域的研究者,作者积极思考“互联网在中国为何会形成今天的独特景象”“互联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等学术问题。书中不仅记录了互联网技术演进的轨迹,更深入探讨了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的经济社会力量,在技术创新扩散与技术的在地社会建构间寻求理论张力,阐释互联网嵌入中国社会的方式与逻辑。
四是有意识地提炼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本土特色,凸显思想深度。作者将中国互联网发展放置于全球化进程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之下,从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进程中抽丝剥茧,对中国互联网的特色与内涵加以提练和阐释。以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思想为“底色”、以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制度为“方向”、由互联网驱动技术突破以持续“攻坚”、由互联网驱动产业创新以寻求“超越”……书中种种表述令人印象深刻,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思想的深度。
中国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中国互联网以人为本、管建并举、创新融合的思想智慧,激荡着中国互联网从业者不畏艰难、继续向前的奋斗精神,值得被记载。《中国互联网发展简史》一书,可谓恰逢其时又颇具匠心,这本兼具科普性、学理性和可读性的著作,将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增添一份珍贵的注解。
(作者:张首映,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