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文学界的一批文人里,陈彦凭借特有的创作风格构筑起一个鲜活的文学空间。早前我有幸拜读了他的多部作品,他擅长从平凡人物的生活中挖掘出扣人心弦的力量,不管是《星空与半棵树》里面执着坚守的安北斗,《装台》内踏实勤勉的顺子,还是《西京故事》里怀揣着梦想的甲秀,这些鲜活逼真的人物,都在自己那片人生舞台上,凭汗水和执着谱写出别样的篇章。
论及陈彦的“舞台三部曲”,《主角》无疑是其中相当闪亮的典范。翻开此书,我被忆秦娥那起伏的命运深深吸引,被她的经历勾动心绪。这本多达900页的长篇小说,我一气呵成读完,直觉得畅快淋漓。
《主角》以秦腔艺术为背景,展现了忆秦娥的不同人生阶段。她的成名之途被被动与无奈所填满,生活的压力把她推上了秦腔之路。得益于舅舅、胡彩香等人的扶持,她成了剧团里的核心人物。在处理婚姻、孩子方面,她又好似被命运推着往前奔。然而奇特的是,越不去追逐声名,她在舞台上的光彩愈发夺目,就算步入了50多岁,她依旧是舞台上的标杆。
故事的上半场是奋斗场,是成角场。角是什么?角是那个把自己架到火上烤的人啊!不苦不累不成角儿,不伤不悲不成角儿,不患不难不成角儿,不煎不熬不成角儿,不屈不辱不成角儿,不容不忍不成角儿。主角忆秦娥穿着乡亲们送的回力鞋,跟着敲鼓的舅舅来到剧团,忍着他人的讥笑、廖师傅的戏谑,把灶房当作练功房,默默扎下了功夫。这个傻里傻气、令人心疼的小丫头,凭着一股执拗劲儿,硬是扭转了命运。
陈彦笔下人物的奋斗精神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奋斗岁月。求学时期,我家境贫寒,初一那年,父亲花50元给我买了辆旧自行车上下学。真是应了那句“便宜没好货”,这辆自行车虽让我倍加爱惜,但因早已破旧不堪,基本3天一小修,5天一大修。
记得一次,我刚把破旧的自行车停在家门口,恰好被一位总爱讥笑我家的邻居爷爷撞见。他嘲讽道:“这家人啊,一个个都傻得要命!买个这破车能给孩子骑个啥,就跟种地似的,出不了啥好苗!”正值青春期的我听到这番嘲笑,顿时火冒三丈,冲出大门就要和他争辩。对门大娘赶忙把我叫到身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孩儿啊,我知道你委屈,但可不能冲动做傻事,毁了自己的前途。争口气,考上一中,将来读大学,咱也扬眉吐气!别看咱家穷,我看你准行!”听了大娘的话,我强忍泪水,把怒气咽了回去。后来我读了大学,又考取教师编制,恰似青娥一般,在默默耕耘中扎根成长啊!
是啊,师傅秦八娃说了:“能享受多大的赞美,就要能经受多大的诋毁。同样,能经受住多大的诋毁,你也就能享受多大的赞美。你要风里能来得,雨里能去得,眼里能揉沙子,心上能插刀子,才能把事干大、干成器了!”
故事的下半场则是名利场。正如书中所言:“自古以来,只要有戏班子,就安宁不了。自己人搅,社会上爱戏的、捧角儿的、盯旦角、盯生角的,也都会跟着搅。反正不搅出一些事来,就不叫戏班子,就不叫名利场。”忆秦娥一次又一次被推到舞台中央,被推上剧团的风口浪尖,她一直惴惴不安,直到舞台轰然坍塌,招致血光之灾。忆秦娥于噩梦中来到阴曹地府,第一个参观现场凌空吊下四个字:“虚名莫求”。那些红绿本本,金杯,银杯,铜杯,钢杯,瓷杯,玻璃杯,各种荣誉你尽管拿,总有背不动的时候。你的脚下,就有一群饿得快要发疯的野猪,正等着你一脚踏空呢!读罢此处,我不禁为忆秦娥捏了一把汗,秦娥虽非主动求得名声,却因此获得顶尖赞誉,老天指不定在哪儿算计着她呢。
果不其然,第一任老公刘红兵的背叛给了她命运当头一击,儿子查出智力障碍更是在她心头插上了把尖刀。命运如同手中的苹果,越是光鲜亮丽,越容易被虫蛀,也就越容易被厄运侵蚀。
小说中几个老艺人形象鲜明,无论是鼓痴胡三元,还是剧痴秦八娃,或是存字辈老艺人,他们对秦腔艺术有着纯粹的执着和热爱。世间越是急功近利却求而不得,唯有纯粹才能最终成事。纯粹是不为登台,不为炫技,不因谁监督,更不为争名图利,只为独处时点灯熬油也要享受秦腔那一份怡然自得的乐趣。在逆境中,他们蛰伏;重新回归戏曲时,坚持自我,不向时代妥协,坚定追求传统艺术的纯净。恰如舅舅胡三元,一天到晚抡起鼓槌,击打爆响的板鼓,才觉得活得有滋有味、有劲儿。那是一种珍爱,一种习惯,一种禀性,更是一种生命的指望与信念。
印象中,戏曲一直是爷爷奶奶辈的心头好。每逢周末电视上的戏曲节目播出,爷爷总要叼起烟躺在沙发上,看得目不转睛,雷打不动,那表情神态仿佛已置身人间仙境。如今这代年轻人,似乎很少有人能像他们一样静下心来听戏了。而在《主角》中,秦腔不仅是艺术载体,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象征。从《杨排风》到《游西湖》,忆秦娥一曲曲,一调调,唱尽了秦腔的雄浑,也唱尽了生命的悲欢离合,令我这个曾经对戏曲敬而远之的后辈,如今每在公园里听到戏曲,也要好奇地往前凑一凑驻足聆听。
读罢《主角》,无论是人生上半场艰辛的爬坡,还是下半场看淡名利,抑或是老一辈艺人对艺术的无比虔诚,都令我深受触动。正处于人生的爬坡上行阶段的我,也要在人生舞台上,努力唱出属于自己的“秦腔”。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