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绿色的火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昆明两地举办

发稿时间:2025-09-02 14:0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蕴聪)近日,“碧草丹心,星月长明——《绿色的火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和昆明两座城市同步举办。

  在北京会场,著名作家、《绿色的火焰》作者张庆国,《文艺报》原总编辑、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围绕新书展开探讨;在云南昆明会场,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师、云南西南联大校友会理事龙美光,全民阅读推广人周颖进行对谈。

  《绿色的火焰》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化抗战全貌的非虚构作品,记录了在河山破碎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人如何存留中华文化的星星之火。通过跨越十五省二十五地的寻访,作者勾勒出张元济、梁思成、穆旦、冼星海等文化巨匠为往圣继绝学、以我血荐轩辕,守护中华文明火种的自觉意识,全景式展现了战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伟力与文化担当。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张庆国表示,创作《绿色的火焰》既是挑战,也是荣光。“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前辈们致敬的过程。在写作中,我学习到了文化在人类最危急的时候如何存在和延续,在先辈的身上感受到了文人的使命感、责任心。”

  梁鸿鹰对《绿色的火焰》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予以肯定:“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更在于它提供了新的认知,作品告诉我们,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物质载体的坚固,而在于核心价值的感召力,文明在绝境中自我更新,文化在苦难中传承发展,是历史给予的最宝贵馈赠。”

  顾建平表示,《绿色的火焰》现场感极强。“这部作品中一直有‘我’的存在,这是‘我’亲见亲闻的,‘我’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历史与现实发生了连接,成了活着的历史。”

  韩敬群说:“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国家多难之时,文人常常如此感叹。但笔墨、管弦也是武器,杏坛、书斋也是战场。文化之星月长明,民族之精神不死。而中华历史之中,还有许多重大事件、英雄人物,有待我们去书写和唤醒。”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