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从北京城里出发,一直朝北开,进昌平,到兴寿镇,离得还远就能看到显著的指示路标:辛庄。
这里的草莓有名,沿途种植棚彩虹般明艳,农民笑眯眯的,晃动手臂打着招呼,手边是新鲜的草莓。不过这里好吃的可不只草莓,有趣的也不只采摘。辛庄已成为京郊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人们尤其喜欢周末逛逛这里艺术氛围浓厚的市集,有服装鞋帽、扎染刺绣、木雕草编、花草鱼虫等。还有各种游戏:从套圈射击到换装照相,再到陶艺木工。好吃的也很多:醪糟、米线、土菜……吃不过瘾,可以采购山楂酥、包子和当地蔬果等特产,带回家去。在辛庄,还可以听到五花八门的知识讲座,看到孩子们演出的戏剧,深入街巷探索秘境,或者投入落日音乐会的旋律和节拍中,舒展自己平日被锁牢的关节和身体。
用时不过数年,辛庄就从默默无闻变成“非常”有名。都说辛庄抓住了机遇,但机遇初次显现时,常常不能被认出它就是机遇的样子。
2012年,村边有块空地。是高价租给一个小型企业,为村里带来即时收益,还是迎接一所民办学校,而生源只有二十几个孩子?村委会经过征询和讨论,放弃高价租地的短期利益,做出了从商业上看似乎失策的选择。然而这个看似平淡的起点,却孕育着未来的蓬勃生机。孩子们来了,家长们来了,更多的新鲜面孔涌来。清晨,孩子们抬起伸展的手臂,踮起蹦跳的足尖,一个村庄的未来也如孩子般开始轻盈地跳跃与成长。当初的南山艺术学园,现在已更名为昌平向上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已有300多名在校学生。
2023年9月,家长们想举办交换闲置用品的活动,跟村支书讲,于是从村委会搬来办公桌——这是辛庄市集最早的起点。点点滴滴的美好,不动声色地叠加着,旋动的未来豁然开朗。渐渐地,积累起90多家商铺和80多家创客,新老居民、游客都迷上了这里美好的慢生活。
二
心迪咖啡因店主得名,店主早年在外企工作,英文名Cindy。在轻音乐和咖啡机急促的研磨声中,心迪怡然享受工作。
数年前咖啡机送到村口,销售员忧心忡忡:“你不再考虑一下吗?确认需要买这个双头机器吗?”咖啡机体量不小,而他眼前的辛庄,虽然经过治理、挺干净,但安静得近乎冷清……在这里开咖啡店?每天营业?哪有顾客?前景实在不乐观。何况心迪是刚在互联网指导下匆匆找到学习制作咖啡的地方,手生得厉害——唯有的,是她的一腔悍勇。
连心迪自己,也从未预见辛庄未来的变化。职场中的心迪不喜欢一眼望到终点的答案,想去发掘自己的潜能。辞职后创业,并不奢望赚得盆满钵满,她想知道自己在现实的磨碾之下能否不熄梦想。本想依靠存款先挺过两年看看,没想到辛庄越来越热闹。
开业数年,心迪咖啡店举办了30场音乐会:从尺八到古筝,从提琴到歌剧;二楼空间举办过多次读书会与知识分享活动。心迪平常与全国各地数十位妈妈保持密切的交流。有个孩子沉迷异宠,妈妈担忧孩子有心理问题。心迪联系上辛庄一位养蛇类和蜥蜴的艺术家,成为孩子假期的辅导老师,一起跋山涉水户外野营。孩子正考虑把兽医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心迪很高兴自己能帮助到他人。
三
曾替心迪犯愁的咖啡机销售员如果故地重游,会瞠目结舌——只有一条短短主街的辛庄,光是咖啡店,现在就有5家。福叁咖啡的院子就像小小桃花源,披光的树叶仿佛自带魔法。还有一家,游客从门口标识和室内气氛中感受到别样的宁静——彩虹天使咖啡屋,这里的咖啡师、烘焙师和服务员是听障人士。
对一个听障孩子来说,要明白300克面粉、100克白糖,要调出蛋奶配比合适的面糊,绝非易事。这些在宁静中烘焙的饼干、坚果塔、牛轧饼和桃酥,出自孩子们的非凡努力。
无声而有序。或压握面团,或挤压奶油裱花,或用小板搅铲着稠重的奶黄,或用棉手套取出烤箱里的糕饼。刚出烤箱的气球面包,内部的空心更显蓬松,外皮有一层薄到隐约的糖霜……他们习惯沉浸在劳动里,偶尔用手势沟通交流。手既是他们劳动的工具,也是他们说话的工具。
最初并非一帆风顺。现在的店长也曾辞职到南方去打工——这些孩子并不相信咖啡店的前景,其实也是不相信自己。连主理人李绍嬅也没有太多的底气。本是竞品关系,但心迪完全不设提防,热情帮助彩虹天使咖啡屋落户的种种事宜。不出数月,这些曾受挫的听障者,由衷体会到这里人们的友善。咖啡屋就这样在辛庄扎下根来,在无声中灿烂生长,在静谧中绽放花朵。
终于,彩虹天使咖啡屋赢利了。这些孩子克服了自身的困难,自立自强的同时回馈社会,作为志愿者义卖自己制作的点心,将钱捐助给患有心脏病或白血病的儿童。什么是希望?是让人在暴雨中也相信未来的彩虹,相信遇到的邻居或路人也心怀天使般的温柔。
四
在心迪咖啡和彩虹天使咖啡屋,经常可以看到前来实习的孩子。有时他们也来张贴学校活动的海报,或者参加各种学习与讲座。向上学校除了基础知识学习,还有大量人文、艺术课程,各种类型的实践板块和极具挑战的个人项目。
在农耕板块,孩子们驻留南方茶园数周,采茶制茶,还要对产品进行品牌包装以及制定销售计划。在社会服务板块,孩子们帮助残障儿童,这种帮助除了培养爱心和耐心,还要区别这些儿童所需要的帮助里,哪些是自己能够做到却非要差使别人的,哪些是经过努力学习就可以完成的,哪些是由于身体条件确实无法抵达的——这是更为深入的人性洞察与体验。
在个人项目里,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出诗集或绘本,有的制作装置艺术。寻知班的吴岳阳同学就完成了自己的戏剧作品。这部戏剧由他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配乐、自己买材料裁剪服装,演员、舞美和乐队,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
就学业而言,他们的功课包括建筑学、生物学、口述历史、艺术手工等,希望培养完整而丰富的人格,带着自己的枝丫向光向上生长。很多家长是学校的老师、后勤人员和志愿者。
坐在角落看书的小家伙,是云朵朵面包的主理人张盛环12岁的儿子。别看小小年纪,却已阅读四书五经,甚至学了3年训诂——即使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都绝非易事。张盛环是自己孩子的老师。她喜欢自己取的店铺名字“云朵朵”:像云朵一样,飘浮且上升。而她也在辛庄找到了自如自在、云卷云舒的生活。
五
辛庄主街的中间位置,是名为“礼物”的小店——“礼”是繁体的“禮”,也许在有意强调文化上的传统与习俗。
主理人夏宜室和其他主理人一样,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学生家长。她曾是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现在除了照管店铺,还时常练瑜伽、站桩、唱歌、组织研学。当年从深圳初来北京,忽然见到北方寒冬时水管都被冻住,她和儿子进了辛庄,来不及收拾整理行李,就跑到冰天雪地里去玩儿……这种放松,是他们转校来此的原因。
曾经,学钢琴的儿子突然抗拒每天碰触琴键。夏宜室尝试通过更换老师来解决问题,但,徒劳无功。来到辛庄后,有一次她发现尚未成年的儿子去了村里一个休闲酒吧,跟人们交流音乐体会。她想象各种可能对孩子不利的场景,甚至隐藏的危险……她本能地想拽回儿子,担心儿子学坏。但很快用理性制止自己,警告自己必须留在门外。等儿子走出来,看到等待中的妈妈……因为妈妈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孩子心怀暖意,秘密的叛逆也在融解。从中,夏宜室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光阴似箭。当年的男孩已长成高大的小伙子,即将上大学专注音乐学习了,因为热爱,还自组了乐队。认真陪读的夏宜室也没有虚度光阴,几年来她自修数门学业,还成功创业“礼物”店。
推开有着细微裂纹的深色木门,拾级而上……一器一物,令人心旷神怡。木作,美妙的色泽和肌理,木坯从刨花和屑粉中脱颖而出。陶罐,或用作饮茶杯盏,或用作插花器物。土布,看得见经纬之间细小的棉籽。古琴,丝弦之上闪着幽微的光芒。这里有许多设计独特的工艺品和服装。并非一蹴而就,是心思的一次次沉浸,指纹的一次次叠加,寂静中的一次次等待,才有这样的“礼物”。所谓器物连接、礼敬生命——这样的礼物里,包含着善意、尊重与祝福。
日渐红火的辛庄,最初的种粒只是村民对孩子的接纳、对艺术的向往、对教育的敬意……之后,是辛庄的气候、土壤和水源,让这里结出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果实。这里有城市生活的便利和乡村生活的闲逸,有新老村民的和谐相处、彼此交融,它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网红,而是有着内在的精神支撑。回到这里,我们如燕子还巢,如春天回暖。
命运的礼物常常并非空降,它出自一双双具体劳作的手。每一次耐心打磨的此时此刻,已为未来留下秘密的指纹。辛庄的今天,正是岁月馈赠的美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