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纪实文学《寻找弓仲韬》——感受历史人物书写的温度

发稿时间:2025-09-26 10:58:00 来源: 人民日报

  《寻找弓仲韬》:高宏然著;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寻找弓仲韬》由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策划,是首部反映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创建者弓仲韬生平事迹的长篇纪实作品。台城特支目前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为了挖掘弓仲韬的感人故事和精神,作者高宏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几乎走遍了弓仲韬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寻访行程达数千公里,写下7万多字的寻访日志,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苦功夫、真功夫。

  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作者挖掘出很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料。写作时也没有居高临下,或者冷冰冰地描述,而是带着深厚感情,与笔下的人物同频共振,使作品呈现“有温度”的特点。作者将弓仲韬的生平放到寻找的过程中逐步还原,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详细叙述,让湮没在岁月尘埃中的人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这构成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有质感”。作者还力求从时代和人物的精神中挖掘内涵,展现一种光明向上的精神气象,富有感召力和穿透力,此即“有气象”。

  这本书的价值之一在于展现了地域革命史。它不仅写弓仲韬一个人,更呈现一群人、几代人的奋斗历程。从早期的革命活动,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农业合作社时期,作者通过大背景大视野,展现了一个地区几代人的革命风貌。

  本书也还原了中共早期农村党支部的建立历程。通过大量调查,把台城特支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还延伸到后来整个冀中地区的党组织、河北省委甚至北方局。书中通过一些具体人物,如孟庆山、常德善、林铁、于权伸、张根生及弓氏三姐妹等,展现革命者的影响力及其与时代的关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逻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书还真实再现了革命者的命运与精神。弓仲韬的命运具有普遍性,作为北方农村革命的先行者,他和他的家族在革命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后来这位播火者归于平凡,但平凡中依然彰显着革命者的伟大精神。书中描写弓仲韬眼睛失明以后依然积极工作,以及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安然生活态度,正体现了伟大和平凡的关系,展现了真正的英雄品格。这些也使我想到伟大建党精神,想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深意。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需要在各种平台推出优秀文化产品。党的历史以及历史上的人物和精神,一旦进入文化领域,有了文化的身姿和灵魂,让人更易接受,也更能浸润心灵。人们会用文化的眼光来理解党的历史,体悟人物的风采,挖掘党史的经验和智慧。通过阅读此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近年来在挖掘早期农村党组织尤其是弓仲韬的历史贡献方面,在讲好党史故事、拓展党史文化宣传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该书就是努力的一个重要成果。《寻找弓仲韬》的组织创作,让党史人物走出历史尘埃,从冷到暖,从虚到实,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看到以弓仲韬为代表的早期革命者的感人事迹和精神。

  我们党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我们总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告诉未来要靠两样东西,一个是经验,一个是精神。书写历史,越是有温度上的“暖”,视野上的“宽”,落墨处的“实”,历史告诉未来的精神营养,就越醇厚。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