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曾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是一份对千年茶道人文的深刻领悟,不禁浮想,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遇见,才会在风味生活里与茶惊喜相逢?张玉瑶、曾子芊所著的《杯中的故园:茶与中国人的风味生活》是一本深情克制、茶香四溢的小书,她们品味凡人茶事、杯中人生中的万千气象,探寻茶饮技艺、茶史源流里的积淀升华,讲述茶与人相逢、相知的前世今生,引领我们品味茶香人间、故园馨香。
从泯泯丛薄间的西湖龙井到深藏功与名的茉莉花茶,从先于早春的洞庭碧螺春到生于交夏时节的岕茶,当我们端起茶盏时,饮下的不仅是山川灵气、草木精华,更是茶香千年的万般风情。一杯清新甘醇的西湖龙井,茶香引来乾隆四顾品鲜,辩才忘却戒律,虞集不舍漱口,魏 独尊龙井,一路走来,龙井茶走过了中国茶文化的变迁,接受文人骚客赋词吟诗的加持,每一滴都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口都浓缩着明媚的江南春天。君山银针是茶界一颗闪亮的珍珠,它从 湖迁至洞庭湖,从白鹤山移植到君山,这一变化过程藏在《岳阳风土记》《随园食单》等书文记录里。当黄茶工艺随历史浮沉渐渐陷入衰落,君山银针茶尖上荡漾着茶人之心,散发着匠人掌心的温度,为黄茶制作工艺迎来新的复苏。茶叶是时间的艺术,罗岕茶不选择占尽天时的雨前与明前,而在颇迟的立夏之际采摘,不采用当时主流的炒青制作流程,而选择先蒸后焙的繁复制作手法,叶之老嫩、水温高低、火力大小,每一步都需要对时间精准的把控,从唐代辉煌到宋代落寞,明代复苏至清代沉寂,再到以崭新的姿态重现,起起伏伏的岕茶往事,最终汇成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根脉,灵魂的风韵,以及独特的乡愁记忆。悠悠茶香犹如游子心中一条无形的丝线,它延伸至远方,却又始终连接着故乡。日铸雪芽虽然听来小众,却是刻在陆游和张岱心底最深的思念,陆游记忆中的日铸茶,是《南堂》里的江南故园,是“红酥手”端来的红尘旧事,陪伴他度过至暗时刻,更是《山居戏题》中的桑梓之影。而张岱心中的雪芽茶,是对家乡茶事的回味,是对茶饮生活的追求,是故土名茶风光的重现,跟随他走过半生苍凉。如作者所言,一杯岩香醇厚的茶,则是闽地同胞畅叙旧情时饮下的乡愁之水。岩茶中山川精石的硬骨和秀气,源于茶树种植地的迁移,也与制茶工艺的改进、冲泡技艺的优化以及茶饮文化的变迁息息相关。每一泡岩茶,都是历史的传承与自然的馈赠,给闽地人民心灵的慰藉。故园的茶味都携带着不可磨灭的温情记忆,从对广府“问位点茶”传统的体味,到粤地优秀名茶的品鉴追寻,从寻常人家工夫茶的品饮到红碎茶之战的回望,多少往事在粤地杯盏中漂浮、升降、旋转过,可即便世事几度凉秋,也不如“饮啖茶先”,安心享受眼前的茶香和宁静。
人间有情天地气,草木无语蕴乾坤。捧一本《杯中的故园》,遥想茶风弥漫的时代,一器一物、一诗一画,皆有中国人“不可一日无茶”的雅趣,而在生活节奏快速的当下,无论是办公室里的茶歇,还是家庭中的茶聚,升腾的茶香里,是生活的艺术、故园的寄托,更是千年茶文化的隽永悠长。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