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吴映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在四渡赤水战役胜利90周年之际,10月20日,由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研究和主持编撰的《四渡赤水在四川史话》在四川泸州发布。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研究员熊华源在首发式上介绍,遵义会议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同志分析了国民党军的薄弱环节,指挥中央红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四次渡过赤水河,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化为泡影。四川作为四渡赤水战役的主要战场,见证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军事“奇迹”。
这场战役在四川发生了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价值?这些问题,或许在《四渡赤水在四川史话》一书中能找到答案。
该书历时一年多完成编撰,系统梳理了红军在川作战路线、重大决策过程及军民鱼水深情,全景式呈现四渡赤水在四川的历史脉络,将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战斗史实作为四渡赤水历史叙事的重要内容,再现了这支队伍的英勇奋斗历程,并对四渡赤水战役的精神价值作了探究。
活动现场,四川省有关党校、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及分院、公共图书馆及有关学校图书馆获赠新书。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罗强表示,要宣传好四渡赤水在四川的英勇壮举,守护长征集体记忆、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研究员陈晋谈到,该书用史话的形式,以确切的史料、平白如话的故事来还原和展现这段历史,从军事、政治、精神三重价值上表达了四渡赤水的非凡意义。
“历史叙事的目的,不是把道理讲得越深奥越好,而是要使广大受众想听爱听,听得进去。在这方面,《四渡赤水在四川史话》的编写者们用心地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