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著名作家抵达文学‘县’场”系列活动之一在河南省西峡县举行。不少知名作家走进西峡基层,与当地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在“县”场,文学刊物的编辑手把手指导文学爱好者和学生创作。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见证了广袤山乡的巨变,在摆脱绝对贫困后,人们开始追求“诗与远方”。他们中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创作者,他们用沾满“泥土味”的笔触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文学装点自己的精神苗圃。
今年6月《诗刊》在湖南长沙举办的新大众诗会上,来自河南省方城县偏僻小山村的村民景淑贞吸引了众多目光。她喜欢文学,田间劳作之余,一有时间就试着写作,把对生活的点滴观察都铺展成文字。对于“为什么要写诗”的提问,景淑贞坦言,写诗让她的灵魂高贵。
是啊,很多基层创作者脚踏泥土,头顶星光;他们左手粗糙,右手温情;他们边跑边唱,且行且歌;他们为自己发声,也为大家所从事的工作代言。而广大读者也从他们的文字中,看到了世间万象和百姓故事,看到了普通劳动者作为写作主体的澎湃活力。
县城,是我国7亿城乡居民生活的家园,也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窗口。这里充满烟火气、人情味,是写作者宝贵的素材富矿和灵感泉源。它连接质朴的乡土和繁华的都市,构成我们时代坚固厚重的文学基座。激发县域文学活力,不仅能为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汇聚庞大力量,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宁夏西海固地区就是县域文学发展的一个样板。在西海固,庄稼地里生长出的不仅有茁壮的麦子,还有沉甸甸的文学作品。据统计,宁夏目前共有中国作协会员143人,其中西海固作家就有50名,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作家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重要奖项。在这里,还诞生了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和首个县级文学馆。西海固独特的文学景观,展现了“县”场文学的蓬勃活力和无限可能。
“著名作家抵达文学‘县’场”系列活动有助于打通文学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更好满足基层作家和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满足县城不同年龄、层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帮助基层文学爱好者实现他们的文学梦。
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文学抵达县城”式的活动,让“县”成为文学的现场、传播的热土和创作的摇篮,让文学资源流动起来,让县域故事被倾听,让基层创作者被看见,共同构建扎根大地、双向奔赴、充满活力的文学生态。
(作者: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