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刘亮程长篇新作《长命》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图书封面。出版社供图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以今年两次新疆考察的亲身体验为切入点,强调刘亮程的文学创作与西部土地血脉相连,“从《虚土》《凿空》到《捎话》《本巴》,再到今天的《长命》,刘亮程的写作始终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每一个地名、每一处风景”。
邱华栋提出,应将刘亮程的创作置于“新西部文学”的学术框架中加以理解。这一文学现象既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边塞诗派,又展现出新时代西部书写的独特气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他认为,这些作品在叙事结构、隐喻体系和诗学表达等方面,展现出与国际文坛对话的自觉意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指出,从《虚土》到《长命》,刘亮程完成了从散文家到小说家的转身,而《长命》则标志着其艺术风格的深化与成熟——“如果说《捎话》和《本巴》证明了刘亮程是一位文学上的‘飞鸟’,那么《长命》则展现了他作为‘猫头鹰’的深刻。”阎晶明将这部作品定义为“有神性的现实主义”,刘亮程通过魏姑与长命构建的双重视角,实现了神性世界与凡俗世界的完美融合,以超凡的想象力回应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类面临的精神困境,体现了作家宏阔的文学抱负与人文关怀。

刘亮程在捐赠仪式现场展示自己的手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摄
刘亮程将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中三部代表性作品的珍贵手稿——《村东头的人和村西头的人》《人畜共居的村庄》《我改变的事物》——正式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珍藏。这泛黄信纸上的笔迹,不仅记录着作家30余年创作生涯的心路历程,更见证了中国当代散文的重要成就。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译林出版社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