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好书榜 >> 正文

新时期学术的经典之作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发稿时间:2020-06-22 12:10:00 来源: 文汇报

  蒋寅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是先师程千帆先生1979年恢复工作后最初出版的著作,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这项研究的缘起,是1936年先师读到陈寅恪先生的英文论文《韩愈与唐代小说》,敏锐地意识到“行卷”现象对唐代文学的重要意义,于是将它译成中文,并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搜集材料,进一步丰富、深化寅恪先生的观点,终于在30年后写成本书。从书中引证先行研究止于20世纪50年代,可知先师的思考和准备至那个时期中辍,直到赴南大任教才一气写成。1981年元月19日致周策纵教授信,提到“近作论唐人行卷小册子”可为一证。

  这本书研究的是唐代科举与文学关系的一个分支课题,讨论由进士考试派生的行卷风气对于唐代文学的影响。第一章引言提出问题,第二章论述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及行卷风气的由来,第三章根据现有资料钩稽行卷的具体情形与卷子的构成,第四章分析举子和行卷对象对待行卷的态度及与文学的关系,第五章检讨前人论唐代文学与进士科举之关系的得失,第六章论述行卷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第七章说明行卷对于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作用,第八章论述行卷风气与传奇的勃兴。开篇立宗旨,有纲举目张之效,第二章以下由点及面,层层深入,使唐代文学史上这个众所周知却无人讨究的文学现象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虽只有六万余言,却对行卷这一关乎唐代科举制度、社会风气和文学创作的重大问题作了非常深入的阐述。出版后引起学界的重视,日本学者松冈荣志教授很快就译成日文,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这部写得极为凝练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史研究的传统,以鲜明的学术特色在新时期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多方面的典范意义。

  首先,本书是由文化视角讨论文学史问题的开风气之作,既传承了古典学术文史不分的传统,也体现了先师毕生追踵乡前辈学者陈寅恪先生文史互证或曰文化批评的学术理路。后来引发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陈飞《唐诗与科举》、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等一系列考察科举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后续研究。

  其次,本书在新时期学术恢复初期为学界树立了严谨的学术规范。书中涉及学术问题,都对前人的见解加以引述,仅第八章就征引冯沅君、陈寅恪、黄云眉、汪辟疆、郑振铎、吴庚舜、胡珽、卞孝萱等多位学者的先行研究,择善而从,同时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使用古籍文献,更是慎择版本,规范注释,遇到原始文献存在异文或有不同出处,必于注释中加以说明,保证了原始文献的扎实可靠。

  复次,本书取材繁富而善于熔裁,给人资料翔实而行文却非常简练的感觉。先师自言“由于试图将曾在7世纪至9世纪的我国选举史以及文学史上不但存在过而且十分盛行的这种特殊风尚重现在读者面前,举证不免繁琐”。但我们读来只觉得举证富赡而论析要言不烦,凡是前人已有辨析或解决的问题,一概纳入注释,说明可参考的论著,不再重复辨析,故全书文字洗练清省,毫无壅塞之感。

  记得1984年冬博士生入学面试时,周勋初老师问我阅读过哪些程先生的著作。当时我只读过这本书,便据实以对。周老师问我读后感如何,我陈述几点收获之后,斗胆对“省试诗确实是唐诗中的糟粕,是进士科举制度给唐代文学带来的消极影响”的结论略陈不同看法。盖先师针对前人在科举试诗与唐代文学的关系上或肯定或否定的简单看法,提出对科举施予文学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看:“如果就它以甲赋、律诗为正式的考试内容来考察,那基本上只能算是促退的”;而从进士考试派生的行卷风气来考察,就不可否认它对各种文学样式都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宋代以后科举试卷糊名,行卷失去存在的意义,“科举制度就只能桎梏人的思想而败坏人的文笔,而不能再对文学的发展发生任何好的作用”。我当时说,科举试诗文虽对写作多有拘限,难以产生佳作,但日常却能激励研习写作的风气,对整体提高士人的写作技能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先师颔笑赞许,说自己后来也想过这个问题,以后可以修订。

  弹指间三十六年过去,先师慈祥的音容犹然在眼,而当年的小门生已斑鬓向老,欲再承音旨渺不可得,唯讽味遗言而长挹清芬,敬述历年绩学而有得于师教者,聊奉读者君参证。

  二○二○年四月十四日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