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好书榜 >> 正文

破译古画隐藏的密码

发稿时间:2021-10-20 13:39:00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林颐

  《古画新品录》序言里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作者黄小峰说,大多数人感兴趣的并不是装珍珠的盒子、穿珍珠的链子,或是捞珍珠的网,而是珍珠本身。也就是说,普通读者对绘画的流派、风格、技法等专业问题实际上并不感兴趣,而是往往凭借直观地去“看”,看这幅画都画了一些什么。黄小峰想要做的,就是让研究回到绘画本身,看清画作都画了些什么,猜想作者为什么画这些,为什么这样画,寻找古画内涵的信息,破译隐藏的密码。

《古画新品录》 黄小峰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该书所展现的对过去一千年中35幅古画的35个研究,雏形都是黄小峰应邀在《中华遗产》杂志开设的《读画笔记》专栏,行文平易。“有趣”是黄小峰对写作的一个要求,而“有趣”并不等于浮浅、媚俗,整部作品给我的观感是相当厚重的,是在扎实基础上的细读与周密剖解。通常艺术史研究所做的那些工作,比如观察作品的特色,鉴定真伪和绘制年代,分析绘制背景以及历史流脉,包括文化意涵等,黄小峰同样都在探讨,只不过他更多地做了一番转译,把学术研究的方式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讲述,邀请我们一起进入。

  黄小峰是怎样具体落实“古画新品”的呢?举个例子,看看《湖山春晓图》的分析。

  首先,从大收藏家庞元济的藏画著录《虚斋名画录》引出对《湖山春晓图》的考据,绘画者陈清波为南宋杭州人,为宫廷画师。接着,叙述进入细读环节,描绘画作里的湖山风景,郁郁葱葱的植物,最重要的是,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座粉红的秋千。结合《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风俗生活的笔记,荡秋千是春天的一项活动。秋千的所在地,亭台楼阁,高墙大院,说明是大户人家,院墙外还有一条黑犬,构图颇具生活气息。画面的近处是一条近岸小径,一位骑马的文士,后面跟着两位扛着伞盖、挑着箱子的家仆,正从此经过,文士的坐骑不是当时文人出行常用的毛驴,而是脖子上挂着红缨的高头大马,文人正扭转身子遥望对岸的园林,似乎被吸引了。黄小峰推测,这是一位路过的科举士子,趁着春光顺便游玩,然后,他引入了对南宋科举与春闱,以及科举考试衍生的一些预兆夺魁的艺术品的简要介绍。如此,由一幅画进入整个文化系统。

  35幅古画的讲解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跟《湖山春晓图》一样,有一个慢慢剥笋的过程,一片一片剥落,让我们真正触摸到它鲜嫩可口的部位。比如,从赵佶的《祥龙石图》知道枇杷这种在北宋时算得上珍贵的物产以及枇杷在很多画作里作为祥瑞的象征意义;从《百子图》领略皇家婚礼的欢乐场面和礼仪讲究;从《猿图》推导一只猴子在中日两国的“旅行”与佛教文化的传播;从《晓关舟挤图》分析明清时期苏州的繁华景象与清初复杂的社会情感;从《墨兰图》推敲郑思肖所实施的画作批量生产和遗民的经济头脑;从《柳荫群盲图》等画作分析杂剧这类市民文化对文人画的影响……这些论述有趣且有理,向我们证明了,图画如历史,可以揭示连历史学家都可能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在照相机、摄影术出现之前,除了书面文本和口述记录,图画担当了部分的历史记载功能。图画是无言的证人。这位证人的证词并非直接表达,它需要通过专家的解读,以获得连画家本人都没意识到的、无意中流露的东西。有些画是宫廷绘画,像是“形象工程”,图画描摹的景物可能就做了修饰性的处理,有些画作的布局或情节设置加入了主观想象,画家们也有各自的叙事习惯和话语逻辑。

  在观看一幅绘画的时候,除了注意它画了些什么,还要关注到画作的图像意涵。当然,这需要深厚的美术修养和学术功底,普通观众很难做到。经由这部《古画新品录》,我约略获得了一些启发,意识到图画作为视觉文化研究对象的表达策略。《古画新品录》的“新”,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艺术史的地方在于,把视觉文化研究方面的东西纳入了进来,不局限于对图像或表征的研究,合理地扩展到日常制造与呈现的实践活动和心理需求,促使我们理解艺术作品是它们与画家生活环境复杂协商的结果。

  所以,《古画新品录》的副标题,叫作“一部眼睛的历史”。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