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书库 >> 生活 >> 正文

《荔枝蜜》:酿造生活的蜜

发稿时间:2020-05-26 16:40:00 来源: 解放军报

  藏书是我唯一的爱好,所藏书籍杂志足有上万册。在这些藏书中时间最早的、经历最特殊的是一本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4年9月第四次印刷的散文集《荔枝蜜》,这本书只有83页、5.4万字,定价0.30元。

  1964年,我在抚顺县第六中学读初二,新调来的于恒恩老师接手教我们语文课。于老师曾当过志愿军随军记者,经常发表作品,在抚顺市文教系统颇有名气。于老师很注重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每次讲课,他都滔滔不绝地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文坛掌故,讲得生动,听得入迷。于老师拥有数量可观的藏书,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他拿来《水浒传》;讲《我的叔叔于勒》,他带来莫泊桑的作品集。课后,这些书就成了我们的读物。于老师还把报纸副刊剪下来挂在教室后边,供我们阅读。这些举措,对于我们农家子弟无疑是破天荒的新鲜事儿,班级形成了浓厚的文学氛围。我因儿时受连环画启蒙,对语文学习格外下功夫,作文常得到于老师表扬,成了他的得意弟子。

  10月里的一个星期天,我进城去于老师家欣赏他的文学藏书,赶上他家的炉箅子断了,师母拿出两元钱,要于老师买个新的。他连声应允,我紧随其后向百货商店走去,途中经过新华书店,于老师提议进去看看。走进书店,他立刻眼睛一亮,好似捕获猎物一般向书架奔去,上下左右扫描一遍,目光盯住一本薄薄的书,急忙示意营业员拿给他看,随口读出一串作者的名字:杨朔、张志彤、金近、何为、韩映山、叶君健……都是散文和儿童文学名家。于老师连声说:“好书,好书。”他毫不犹豫地掏出师母给的两元钱,买了6本,当即送我一本。我接过书,只见白色封面上方印有一串鲜红欲滴的荔枝,衬着几枚绿叶,仿佛散发淡淡的清香。此书集中了国内18位作家的散文代表作。于老师说,这本书对学习写作将有帮助。他自己留一本,其余要送给班级几位文学爱好者。 我知道,于老师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师母没有工作,三个子女正在读书,生活很不宽裕。

  回到家,师母伸手要炉箅子,于老师满脸堆笑,连声道歉,指着《荔枝蜜》说这书如何之好,学生们急等着阅读。师母一脸的无奈。为摆脱尴尬,于老师抓起挎包,将《荔枝蜜》塞进包里,拽着我蹿出门外。我忐忑地问:“那炉箅子咋办?”“你师母会解决的。”说罢,于老师诙谐地一笑。

  到了学校,我打开《荔枝蜜》,立刻被作家们优美的文笔所折服。这些作品各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有的雄厚高亢,使人振奋;有的色彩缤纷,给人丰富的知识;有的刻画细致,优美清秀;有的轻松明快,平易近人。这本小书成为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爱不释手。

  1968年底,我应征参军,临走把《荔枝蜜》塞进提包。置身火热的部队生活,我忙里偷闲阅读《荔枝蜜》,接受文学熏陶,比身边的战友多了一份精神享受。我成家后多次工作变动,每次都郑重地将其装入箱子,又认真地置于最明显的位置,随时翻阅。

  《荔枝蜜》陪伴我至今已56年了,于老师的诙谐一笑藏在了书里,也藏在了我的心里。杨朔先生在《荔枝蜜》中赞美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我想,于老师也像蜜蜂一样,“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李国选)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