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书库 >> 社科 >> 正文

尽在此卷方寸间

发稿时间:2020-10-19 11:26:00 来源: 福建日报

  作者:楚欣

  邮票,不仅是邮资的凭证,票面上还分别记录人物、史实或物产,作用不小。由福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编的《邮览中国: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广泛搜集已经发行的有关邮票,反映中国“三农”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谓别开生面。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邮览中国》分十二章,全方位论述,能给人以知识。仅举几个方面说说:

  农时节气。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运转的情况,制定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补充“历法”,此举为世界所仅有。近年来,中国邮政陆续发行了二十四节气的邮票,本书对每个节气的介绍,包括阳历之日、气候情况、农事活动、民间习俗等。

  风物特产。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千奇百样,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这方面的邮票,书中均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如水稻,原产于中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2013年发行的《杂交水稻》特种邮票,反映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如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公刘》就有记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历史相当悠久。

  水利灌溉。书中介绍了世界上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以及黄河治理、淮河治理、南水北调、三峡水电站等一系列宏伟水利工程。

  乡村文化。农民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富有特色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等。可以说,它是农民的一种精神依托。书中有许多这种主题的邮票介绍,并指出,近年来,由于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乡村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

  《邮览中国》,虽不是宣传农业、农村工作的专著,但书中处处都能看到新中国农业、农村所取得的成就。即便是介绍“蜜蜂”的邮票,也不忘告诉人们,1989年第32届国际养蜂大会,我国夺得唯一的金牌,养蜂成就引起世界瞩目,会上确定,第34届大会在北京举行。至于乡村聚落的发展变化,介绍得尤其详尽,充分反映了农村的繁荣与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

  中国农村振兴的根基在于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正如书中所述,创造性制定二十四节气,注意生态保护,培育优秀的民风民俗,重视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等,都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这是它的本源之所在,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历史、内涵,不断地加以传承、弘扬。“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中国农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一个国家,频频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题材发行邮票,特别是,中共中央从2004年开始至今,每年的第一号文件,都是聚焦农业、农村、农民的事,可见重视的程度。基于此,中国在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2020年圆满收官,更是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与赞誉。

  《邮览中国》,还可促进人们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发展的思考。

  就写作而言,《邮览中国: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脉络清晰,叙述生动。十二篇章都以诗句为标题,文采斐然。许多内容的介绍引用典故、诗文、民谚、传说,也增强了可读性。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