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书评 >> 正文

《中国的河山》:历史之魅与环境之思

发稿时间:2022-05-10 13:08:00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华文

  我们探究中国历史,可以从很多个维度切入,比如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还可以从地理、环境方面破题。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回望中国之过去,近年受到知识界的重视。读《中国的河山》(上下册),对于认识更加生动、真实的历史,能带来诸多的启迪。

《中国的河山》(上下册) 作者:史念海 版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22年2月

  本书作者史念海先生(1912年—2001年),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主要创建人与开拓者。他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的河山》精选了他20篇代表作,上册主要介绍我国山川地貌、关隘都会,下册重在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与军事地理。他的毕生研究将历史文献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解决了大量文献考证无法解决的问题。

  地理与生态的变迁,深深地影响中国历史走向。在特定的阶段,有时甚至左右着历史的脉络。《中国的河山》的开篇《祖国锦绣河山的历史变迁》,以相当的篇幅,用优美的文笔,全景式为中国河山进行“素描”。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往往和特定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比如,地理和环境的差异性,使得北方适宜种植小麦、南方适合种植水稻,由此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经济面貌、不同的习惯和民俗,进而形成北方和南方文化的多样化。类似这样的例子,可以列举很多。

  任何一种文明的兴衰起落,都和河流有着直接关系。站在宏阔的历史之维可以看出,尼罗河之于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于古巴伦文明、恒河之于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之于中华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黄河长江的起源认知,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国的河山》中讲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认为长江发源于岷山。到了明代末年,徐霞客远游川蜀云贵等地后,纠正了这项谬误。而黄河源流问题,较之长江更为复杂,远在汉朝张骞通西域时,古人以为新疆罗布泊为河源,后来经不断考证才认为在青海。史念海先生认为,不能因曾经的错误认识就全盘否定探究历史的过程,认识自然世界也好、社会变迁也罢,都是在过程中跋涉,认识历史、梳理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

  河流有时是一把“双刃剑”。能养育苍生,也有巨大的破坏力。如黄河在奔腾与咆哮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年复一年,使得河床不断抬升,导致河水泛滥,严重影响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南方很多河流,每逢雨季,洪水就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对江河的治理,一直挑战先人的勇气和智慧,其实在当下,科学治理河流,并有效利用好水资源,依然是一种考验。

  纵横交错的河流与湖泊,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而一条条的山脉,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也同样重要。从南到北很多山脉以及周边地区,拥有水、森林和矿藏资源。比如祁连山脉,可谓“万宝山”,山上的雪化成水,滋养了河西走廊及百万民众,山脉南北的草场是环境保护的天然屏障,而山脉内部,则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如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等多种矿产。山脉附近的玉门油田,则是中国的第一个油田,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多数山脉及周边,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作者在《中国的河山》中指出,在明朝之前,人们对林木资源主要用于修建房屋和生火做饭,林木的砍伐是有限度的。而明朝之后,人口迅猛增长,导致大片的森林遭到破坏,这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林木资源的生态被破坏后,大地沙化、河流干涸、气候紊乱,对生物的多样性形成挑战。

  依托自然资源,我国多座资源型城市,如鞍山、攀枝花、包头、大庆、松原、克拉玛依、库尔勒、酒泉、大同、阳泉、长治、平顶山、金昌等等,曾经是地图中耀眼的坐标,如今却面临诸多挑战,在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的当下,科学开采、建设绿色矿区绿色油田是必由之路。

  阅读《中国的河山》,给笔者带来这样的启发:一方面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解读历史,把地理与环境的要素充分考虑进去,这样的历史就更有温度和厚度;另一方面我们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要在真切的行动中保护好青山绿水,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历史。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