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金青稞

发稿时间:2021-01-20 15: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基本信息

书名金青稞

副书名西藏精准扶贫纪实

作者徐剑

定价65.00

出版日期20201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一场万里寒山的旷野书写,一部脱贫攻坚的西藏纪事。

作者是名“老西藏”,35年来第21次进藏。此次入藏,东入昌都,北行那曲,西去阿里,深入西藏腹地,在雪域高原深扎52天,行程10000公里,走遍西藏最后19个脱贫县,采访百余位当地百姓:建档立卡贫困户、牧羊人、藏医专家、摊贩、个体户、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过的村干部、“西藏妈妈”、非遗传承人、“嫁”到西藏的内地人等,通过他们脱贫奔小康的鲜活故事,全景呈现西藏精准扶贫所取得的世所罕见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现了党中央动员全社会力量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堡垒、集中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诠释了“汉藏一家亲,共筑民族情”的深刻内涵。令读者在青烟袅袅中感受高原上的人间奇迹,同时,这部扶贫史诗性作品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贡献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简介

徐剑男,汉族,云南昆明人,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原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剧本共计700万字。曾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全军新作品一等奖、飞天奖、金鹰奖等三十多项全国、全军奖项,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家”。

 

精选书摘

放生羊

 

三岩沙东乡易地搬迁的帕措人家,昨天晚上已经全部抵达贡觉县城了。下山,走下碉楼,从金沙江西岸的大峡谷山巅走下来,山道弯弯,悬崖万丈,路一点也不好走。乡政府送出来的车,各式各样的,有农用车、单桥车、双桥车甚至三桥车,能用的都用上了。抵达县城之时,已是暮色时分。

四朗德吉是沙东乡武装部的女部长,2016 年重庆交通大学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分到贡觉县沙东乡,在金沙江畔,一待就是四年。恰好是在西藏精准扶贫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她所在的三岩沙东乡帕措人家,不仅要帮建档立卡户脱贫,还要整村迁往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易地建村,再造一个新的家园。

出发的日子已经定了,四朗德吉是这趟搬迁行程的总协调,昨晚车队抵达时,就去看过乡亲们了。他们居然带了60 头放生牦牛,乡里连忙派了六辆大卡车,一头也不能少,全给乡亲们运到新家园。这几年,她从扶贫专干做到乡武装部部长,一直在驻村,到了征兵时节,走遍11 个自然村的山山水水、田间牧场,与村里的群众很熟悉。沙东乡在三岩是最艰苦的地方之一,海拔虽然只有3530 米,但在横断山麓里,山上也长树,但几乎寻不到一块平地。千百年来,帕措人家亦牧亦耕,建碉楼,在周遭伐树烧荒,开垦出田地。野山坡上,野草萋萋,但是由于多年放牧过载,土地严重沙化了。江的对面就是四川的白玉县,可以说金沙江两岸是帕措人家的核心地带,是贡觉三岩六个乡中环境最艰苦的两个乡之一。帕措人家是昨天从山上下来的,他们坐着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驶进县城,车队摆成了一条长龙,家具装得真不少,装了一车又一车,还有牛啊羊,一个都不能少。村里一再交代,牦牛就不要带了,留在冬牧场,村里还留人的,托付给他们照看吧,可是放生牛都带下山来了,那就一头也不能少。既然已经放生,便与群众信仰连在一起了,得尊重他们的宗教情怀。车子赶到县城时,天已经黑下来了,还得一一安排明天运输的事情。四朗德吉是一个康巴姑娘,乡亲视她为自己的女儿,有事都找她。

那天晚上,沙东乡书记交代四朗德吉:“阿香村和布得村的帕措人家搬迁最多,要保证乡亲安全抵达。乡里干部跟车,德吉,你亲自去,将乡亲们送到,要做到车不掉漆,人不破皮。安全第一啊!”

“嗯!嗯!”四朗德吉点头道。

会议开到很晚,各单位汇报,行车方案、措施都讲了一遍,什么都定了,回到宾馆睡下,已近子夜了。

雪风很大,沿着贡觉县城东西大道吹了过来,“呜呜”的,像雪山王子站在雪山之巅,吹响唤马口哨,掠过贡觉的大街小巷。天刚破晓,四朗德吉就醒了,虽然县里的海拔比三岩低,但是心里有事,她不敢像在大学读书时那样睡懒觉,早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餐,她就来到出发地,站在大巴车门口,待阿香村和布得村的乡亲们上车。一个一个地数人头,等待乡亲们登车完毕,驶往新的家园这辆大巴,一共30 个座位。从行车计划上看,只安排28 个人,座位还剩下两个,应该绰绰有余了。

四朗德吉数人头,上一个人,就在姓名处画一个钩,确保一个也不遗漏,待她数到第26 名时,就差最后两名,他们是谁呢?时间快到了,怎么还不见影子啊!四朗德吉已经两次上车了,又一次点名,一个个打钩,但是还空着四个座位,说明还有两个人未上车。开车时间是上午10 点,眼看时间一点点逼近了,两个人,应该是一家人吧,迟迟未见上车。

四朗德吉再一次点名,她希望大家互相照应一下,看看到底是谁还未到。

车上的人都回答了,就剩下那两个没到的。

她大声喊这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卓玛的阿佳说道:“德吉,他们是不是在给放生羊找地方啦?”

“啊!还有放生羊!”四朗德吉悚然一惊。昨晚只听说带了60 头放生牛,没有人说过要带放生羊啊!60 头放生牛已经安排了,一辆大卡车装十几头牦牛,足足装了四五辆大卡车,可是放生羊怎么安排啊?凭生活经验,她知道羊和牛不能登上一辆车啊! 否则,羊会被踩死、挤死的。

四朗德吉在三岩沙东乡待了四年时光,知道放生羊是怎么回事。一家养了几百只阿旺羊,当家里的老人要赎罪,要念经,要祷告,欲给全家人带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时,于是爸拉或者妈拉就要提出来养放生羊了。闲暇之时,他们会编织红色或彩色的带子,或两条、四条、六条、十条不等,交给牧羊的儿子或者孙子。让他们带上套羊的绳子,带上那些彩带,然后等晚上放生羊入圈,关上羊圈门,牧羊的男人抛撒绳子,一扔出去,就套上一只羊。一把将羊拽了出来,拉到面前,从腰间掏出腰刀,左耳朵一刀,打一个孔,系上红丝带;右耳朵再一刀,打一个孔,系上一条彩色丝带。一只放生羊便诞生了!放生羊可是成双的啊,一只、两只,一

对;再一只、两只,便是两对了。有时最多的时候到了六对。一群羊中有12 只放生羊,从此这些放生羊就不会再任人宰割,可以终老至死。四朗德吉上大学时,经常出入拉萨,知道大昭寺就是羊驮石头,一点点地建成了佛法僧的一座寺庙。前些年在拉萨八廓街上,她看见一只放生羊,跟着一位老爷爷,从容走来,像一个明星一样,引起了一条八廓街、一座大昭寺,甚至是一座圣城拉萨的轰动。那天,四朗德吉看到这一幕,不经意地问了一句。那位老阿爸居然说了一口昌都话,也是一位康巴人,住在拉萨八廓古城的八廊学。

她从这句话中,知道那是住黑帐篷的人。显然就是从昌都三十九族或者是二十六族之地,磕头去拉萨朝圣的人。

朝圣,三步一个长头磕下去,代表的是一种内心的虔诚与执念,这是淌流在西藏人民血脉中的信仰,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下来的。因此,对于带着放生羊的藏族群众,四朗德吉充满了理解与敬重。放生一只羊,能够化解疾病和厄运。信教的群众,对于放生羊特别当一回事。

终于两个人出现了,是一对上了岁数的老夫妇。后边跟着两只放生羊,一脸的焦虑。

四朗德吉笑容可掬地迎了上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26 人都上车了,就等这对老夫妇了。

四朗德吉走下车时,只见车门前站着一对波拉(爷爷)、妈拉(奶奶),他们身边都跟着一只放生羊。两只放生羊耳朵上都挂着彩带,瞪着羊眼看着她,“咩咩”地叫着,眼神里有一种哀求之光。

四朗德吉躬身一看,惊叹道:“好漂亮的放生羊啊!”

这两只放生羊的头上长着一对漂亮的羊角,它们一定是从阿旺羊中选出来的,只有阿旺羊才有这样独特的羊角,宽宽的,从羊头上扭了几扭,伸向两边。一看,便惹人爱。

“帮帮它们吧,这两只放生羊要是放在拉牦牛的车里,会被踩死的。好人,行行善吧!”

“好的,你们放心,我会给你们安排的。让我想想该怎么安置这两只放生羊!”

四朗德吉上车转了一圈,灵机一动,转身对车上的乡亲们说:“这对夫妇有两只放生羊要带到新家去,跟放生的牦牛装车走,会被踩死的。我有个想法,想征求大家的意见,让放生羊上大巴车吧,跟我们一起走,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见?”

“放生羊是吉祥物,与人一样,让它们上来吧。”一位老者说道。

“让放生羊与我们坐在一起,它会保佑大家平安的。”车里的群众附和道。

“好!谢谢大家!”四朗德吉转身下车,对车下的两位老人说,“将羊拉上车来吧,跟人一起走。”

“好人啦。”两位老人双手合十,向她作揖,喃喃道,“您办了一件大善事呀!”

于是,四朗德吉在前,两个老人在后,一人后边跟了一只放生羊,从已经坐上车的藏族乡亲们面前走过。一车人都好奇地看着两位老人,觉得他们与自己的放生羊真幸运,羊与人一样的待遇,能跟着大巴车一起去新家园。没有一个人嫌羊上了车,也没有一个人嫌弃这股浓烈的羊膻味道,因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牧场和群山的味儿。人不嫌弃羊,羊自然也听人安排,两只放生羊先站在一个空位上,“咩咩”地叫,两位主人站起来,想让它们蜷曲在座位上,但是无论怎么按,它们仍然站在座位上叫,最后主人只好抱着它们坐到了位置上。

“人到齐了,开车吧!”四朗德吉坐在司机后边的第一排座位上,今天她是带车之人。

司机按了一下喇叭,一声嘀鸣,三岩易地搬迁队伍浩浩荡荡开出贡觉县城,四朗德吉回望了一眼这辆车——28 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出自阿香村的帕措人家。有的被安置在波密县玉许乡热西村,有的被安置在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折巴村,还有的被安置在工布江达县错高乡,最远的是拉萨市达孜区和柳梧新区安置点。

一条大道通圣城拉萨。从贡觉出发,三岩的搬迁车队第一天晚上住八宿,行程是四百多公里。途经昌都,然后再转到318 国道上。四朗德吉当时最担心的一件事情是,放生羊会不会将尿和羊粪蛋拉到座位上,而让司机恼火?可她的担心多余了,车行两三个小时,有旷野和临时停车点,她都会提醒司机,停车,让乡亲们方便一下。这些康巴人反正在野外惯了,寻一荆棘后,便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放生羊也跟着下来,吃草喝水,趁机解决了。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四朗德吉始料未及的。她原本最担心的是放生羊在车上拉屎撒尿,但是羊未乱拉,尴尬之事出在了人身上。有一件事情,被她忽略了,她带的这辆车上的28 个人,绝大多数从未走下过沙东乡的大山,未进过县城,更遑论住宾馆旅社了。住沙东乡的碉楼,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厕所。当天晚上车至八宿时,她给每家人分了房间,都是标间。一室住两个人,卫生间有马桶和淋浴室。她毕竟太年轻了,忽略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应该一对一向每人交代,卫生间是做什么用的,马桶该怎么用。

结果到第二天退房时,最难堪之事发生了。服务员一查房,发现有好多户人家不知道马桶是干什么用的,搞的卫生间很糟糕……

四朗德吉哭笑不得,赶忙叫这些人家回去清扫,然后还给宾馆做了赔偿。

于是,第二天晚上到波密县时,她这回吸取了昨晚的教训,一家人一家人地交代,告诉他们,需要上洗手间时,马桶该怎么用,哪里可以冲水,淋浴怎么开,洗面台上的水龙头怎么开关。看着他们学会了,她再离开。

“咩咩!”放生羊在叫了。坐了两天车,仿佛是有感应一样。那天傍晚时分,车行至色季拉雪山,林芝八一镇在望,大巴绕城而过,溯尼洋河而上,往70 公里外的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折巴村驶去。新的乡关到了,海拔2900 米,比沙东乡布得村低了六百多米,山岗上长满了松树,满山翠色,一个整洁的藏家新区就在尼洋河边。

两只放生羊跟着主人下车了,不离左右。而满山的青色在诱惑着它们,在新的乡关,它们将与主人和岁月一起,慢慢老去。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