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古画风雅

发稿时间:2021-04-06 16: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基本信息

书名:古画风雅

著者:苏三公子

书号:ISBN 978-7-5598-3560-4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甄选90多位艺术巨匠的近200幅传世名作,全面覆盖中国古画品类和知名画家,系统梳理了仕女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古画品类的演变脉络。在对各品类作品进行赏析之余,作者深入到古画情景之中,结合历史背景,解读画面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画家的创作意图,同时佐以相关的诗词作品、名人逸事,并挖掘出其中所刻画的花事、茶事、渔隐、抚琴、博古、雅集等古代生活细节。

这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优质读本,更开创了多维的视角,带你发散思维,找到自己进入古画世界的专属通道,重温千年时光,领略古画魅力,细味古人雅趣。

 

作者简介

苏春玲,笔名苏三公子。古画爱好者、文字工作者。小说、散文、书画评论等作品散见于《金钥匙》《海关文学》《艺术广场》《城市漫步》等杂志。

 

【精选书摘】

花开堪折直须折

——宋人·春天

 

在穿越文异常火爆的今天,据说,当人们被问到“最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时,答案多是宋朝。

宋太祖留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宋代历朝皇帝都严格执行这一祖训。宋朝不像清朝,它没有文字狱,官员们不会因为说错话写错字而掉脑袋、全家抄斩、灭门九族甚至十族;宋朝也不像明朝,它不靠低薪酷刑来养廉,使官员一个个上顾着脑袋下瞅着家里的锅盖,过得苦哈哈的。宋朝的文人地位很高,文官的生活待遇非常好,出手也都非常阔绰。南宋的辛弃疾,在绍兴做浙东安抚使的时候,有一个流浪文人跑去打秋风,他可以一口气甩出杭州城外钱塘江边的上千顷良田送给人。宋朝的皇帝出了好几个画家,尤其是宋徽宗,身为一国之君,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尊重诗词歌赋书画等文学艺术创作,而且还亲力亲为引领时尚潮流——他填的词、他写的书、他作的字和画,甚至他监制的茶具瓷器,他开创的审美style,直到现代仍是影响着中国艺术的No.1。

宋朝由上而下都是一个最讲究精致生活的朝代,即便是寻常百姓,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所以普通人也乐意穿越到宋朝生活,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虚构了一名现代小书记员穿越到宋朝变成贵族人家庶女的故事,风靡一时,拍成电视剧还很火爆。宋朝,中国社会市民阶级初步产生,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社会的中产阶级,经济的富足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领域都留下许多不朽杰作。宋朝不像唐朝一样实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里,城市里灯火通明,饮食店铺生意兴隆,市民们集中在“瓦子”“勾栏”等固定娱乐场所观看百戏伎艺竞演。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便为我们展铺开一幅12世纪北宋首都汴京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市井图画:一条宽敞的大马路,两边是茶坊酒肆肉铺,商店里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也有医药门诊、看相算命、大车修理、修面整容;街市行人摩肩接踵,有骑马的官吏、闲逛的士绅、做生意的商贾、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还有豪门子弟、外乡游客、街巷小儿、三教九流,热闹非凡,无所不有。

宋人是幸福的,周密在《武林旧事》里记载,“都民素骄”(都城里的人民素来娇惯):住房有公家的廉租房,有时候皇帝佬一高兴,一年都不用交一个子儿;病了有施药局;生下孩子养不起,有慈幼局;年龄大了又没有儿女依靠的,可以到养济院(相当于养老院,而且免费);一年四季还有各种各样的“政府红包”,皇室成员降生、祈晴请雨、祈雪求瑞、日食、雪寒、久雨久晴,居民不易,都要发一通钱,生活当然优越。

富庶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宋人的生活美学意识浓厚,他们一门心思地揣摩生活,琢磨生活,研究生活,让平静无趣的时间长河,翻腾出撩拨心弦的潋滟,将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化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一切严肃的主旨和仪式都可以呈现出繁华锦绣的宏丽意象来。他们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把每月众多的节日全都标注出来,准备好庆贺的吃穿用度,真心真意,一本正经地抒发自己的情怀,感慨生活的美好:正月孟春天街观灯、湖山寻梅、揽月桥看新柳;二月仲春赏瑞雪、赏杏花、南湖泛舟;三月季春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还有观笋、赏花、煮酒、斗新茶;四月孟夏赏新荷、看荼蘼、观杂花;五月仲夏观鱼、摘瓜、解粽、尝杨梅;六月季夏西湖泛舟、竹林避暑、赏荷、食桃;七月孟秋乞巧、观稼、观云、剥枣;八月仲秋湖山寻桂、赏秋菊、观潮、赏月、攀桂;九月季秋登高把萸、采菊、尝巨螯香橙;十月孟冬围炉、挑荠;十一月仲冬孤山探梅、赏水仙、削雪煎茶;十二月季冬赏雪、试灯、起建集福功德……种种热闹,说也说不完。

阳春三月,初暖花开之际,且让我们跟着宋人的脚步,走进春天。

这时节,春和景明,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正是四季里最适合外出赏花、踏青、访友的季节。“春日游,杏花飞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春游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由来已久的娱乐活动。早在《论语·先进》中就提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几个成人、几个孩童,沐浴、吹风、唱歌、舞蹈,惬意得很,孔子十分赞赏。到了宋朝,热爱生活的宋人更将春游奉为一种风尚。

宋人的春天,在夏圭的《西湖柳艇图》里缓缓打开。江南的春天,有暖风熏得游人醉,也有吹面不寒杨柳风。远处,一片云霭浮动,烟雾迷蒙;中景,桃花盛开,柳树成荫,柔嫩的枝条在和煦的春风里舞动身姿,春意盎然,风情万种;近景正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堤上柳暗花明,岸边酒馆、茶楼错落分布,游人坐在临湖的窗边,一边饮酒品茗,一边观赏窗外湖景。湖中,几只游船往来于水面之上,那是悠闲舒适的游人们坐在船上探寻春日的消息;另一处,一只渔舟正往湖水深处划去。船公各自忙碌,游人怡然自得,好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

把这片春日出游的景象拉近来看,也许能看到下面这幅《山径春行图》中描绘之景。一名儒雅的文士正漫步于春日山径间,一名抱琴小童紧随在后,正要寻个好地方鼓琴赏景。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了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地鸣唱着。这样的春景,是程颐笔下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是欧阳修所写的“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也是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眼前春意令人迷醉,使得文士不由得捻须微笑,衣袖触动了野花,野花轻扬飞舞,惊动了正在鸣唱的鸟儿。据说,这幅画正是南宋宫廷画家马远根据宁宗皇帝的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而创作的一幅抒情小品。

接下来,画中的这位文士正要到何处去呢?下一幅画,马远《春游赋诗图》(又名《西园雅集图》)局部似乎为我们揭开了谜团。原来,春光正好,他缓缓走来,似乎正要赴一场文人雅集。

自从东晋永和九年(353)暮春时节那一场兰亭修禊,王羲之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成为历史上流传千古的雅事之后,后世文人都十分推崇文人雅集。北宋时,才子兼驸马都尉王诜曾在府中花园“西园”举办雅集,马远《春游赋诗图》局部2中所绘正是这一雅集的景象:正当春日,园中柳条飘拂,新竹摇曳,溪水潺湲,小桥连岸。古松下的案桌前,围坐的文人学子即兴赋诗,一人执笔而书,这般雅趣还吸引了妇人和孩童前来观摩,一派欣喜景象。比起东晋的兰亭修禊,宋人的雅集更加乐观积极,有诗意、有情趣,也不失生活气息。

……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