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打开隐匿在历史背后的妆容世界——读《中国妆容之美》

发稿时间:2021-09-28 14:21: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对于美的追求与探寻,几乎伴随了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妆容之美》一书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审美,同时以29组真实妆容复原图,再现中国历代女性妆容之美。本书不仅是一本研究古代美容之书,还是一本妆容的科学发展与文化交流之书,更是一本由妆容窥看古代妇女地位变化之书。

  夏丽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的追求与探寻,几乎伴随了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不妨说,人类的历史,就是追寻美的历史。

  人类之美,简单说,包含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绝大部分来自于物质,内在美则指的是心灵、情操与道德之美。自古以来,内在与外在的美,相辅相成地贯穿人类历史,缺一不可。

  阅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芽与《国家宝藏》服饰顾问陈诗宇共同撰写的《中国妆容之美》(湖南美术出版社2021年7月版),我发现这本书,将上述哲理说得极为明白。正如北京大学朱良志教授在序言中所说,“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妆饰,侧重点在妆容-化妆与美容。”

  虽说研究妆容,首先关注的是外在形象,但绝不可忽视隐匿其后的心灵表达与历史动机。本书在内容上,将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妆容相结合进行的历史推演,非常难能可贵。它不仅是一本研究古代美容之书,还是一本妆容的科学发展与文化交流之书,更是一本由妆容窥看古代妇女地位变化之书。

  中国古代妆容研究的三种路径

  关于中国古代妆容的研究,的确不太好做。按照李芽教授的想法,若想“寻找妆容的内在逻辑,打开隐匿在历史背后的妆容世界”,必须依靠古代文献研究、图像研究与妆容复原这三种路径。通俗一点来讲,就是重点研究出土文物、典籍记载,以及来自传世绘画与雕塑中的特质造像。显而易见,妆容史也是华夏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的两位作者,根据对妆容的史料梳理与文化阐释,将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五章:“滥觞:史前至商、周和秦”“成形:两汉、魏晋南北朝”“鼎盛: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五代”“转型:宋、辽和元”与“明、清”。

  然而,面对中华浩浩荡荡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如何运用现成的史料,的确是李芽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的难题。事实上,仅仅依靠前人留下的史料进行中国古代妆容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在书中看到的,由作者陈诗宇创作的“妆容造型”图片展示,既是妆容史研究的一种创新,也是一门视觉艺术。这些图片,令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妆容的形式与演变。

  古代妆容的历史沿革

  自盘古开天辟地,人类的求生欲就大过羞耻感,裸奔于世是常态。史前至商周时代,人们的文身与绘身,主要包括绘面、刺纹、穿耳和凿牙。究其原因,固然有追求美感的一面,但保护自己或是进行信息联络,才是文身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华民族的化妆史应从周朝算起。据史料记载,那时的妇女,便有眉妆、唇妆和面妆之分。妆粉、面脂、唇脂、香泽和眉黛,均有使用。

  周朝是一个北方中原女性的素妆与南方楚女的浓妆并存的朝代。蛾眉,便起源于周代,其形状似春蛾刚出茧时的样子,弯曲且有眉毛的质感。到了秦朝,秦人更有创意地在妆容中加入了“花子”,贴面花。染画或者粘贴花钿、额花、眉间俏和面魇,甚为流行。

  从商周到两汉,无论是画眉还是粉妆,用的是哪些材料?先说画眉,开始主要用矿石,赤矿略有毒性,不能多用;周代用的是蓝铜矿,叫“石青”;汉代用“石黛”,就是天然石墨。男人用它写字,女人用来画眉。中国最早的面妆用的是纯天然米粉,到汉代有了彩妆,其所用的胭脂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也算是进口货了。

  魏晋的有趣之处,是男人女人都爱美,白妆、晕红妆、紫妆、半面妆、仙蛾妆,层出不穷。怪不得,李商隐有诗云:“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徐妃是梁元帝的妃子,梁元帝是独眼。徐妃此举,也算是勇敢地表达了自己“以半脸配半眼”的揶揄之意。再想想东床坦腹的王羲之,那个时代真有一群“很敢”的人。

  中华妆容史的鼎盛时代是唐朝。从“胡人”到“汉化”,从“武则天”到“杨贵妃”,妆容从前朝的淡雅素净到红妆浓烈,的确突出了国力强劲,自信、自重、开放的文化。

  在唐朝,进口的化妆品非常多,波斯国来的“螺子黛”就是一例。而著名歌星王菲的“晒伤妆”,其实就是唐代的“赫面”,吐番的一种面妆。

  从妆容窥看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女为悦己者容”,出自《战国策》。本来这句话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前句“士为知己者死”,表达英雄惜英雄的意思。但经过千百年的口口相传,到了现代,变成了女孩只为喜欢的人打扮。如果对方的审美情趣正常,两情相悦,是可取的。反之呢?

  就像女性的妆容史一样,由可以热烈表达的唐朝鼎盛时期,迅速地来到了素朴的宋代。素朴、淡雅、唯美,具有艺术气质,的确是宋代女子妆容的优点。但随之而来,不仅是妆容由浓转淡,女性缠足、穿耳洞也由此开始了。

  现代社会,穿耳洞是张扬个性之举。但宋代的耳洞,却有卑微的涵义。宋朝人认为,耳洞是蛮夷卑贱之人才打的。想到大宋与辽金契丹,争战多年,对蛮夷异族的怨恨,可想而知。值得思考的是,宋代的后妃也穿耳洞。可见,宋人有将此怨转嫁给女性之嫌。

  同为帝国,大汉与大宋的妆容,却有开疆拓土的大气与阴柔孱弱之气的区别。著名宋史学者赵冬梅说,固然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宋朝是最好的古代,但如果给她一个穿越的机会,想想女性的地位,她不会去宋朝。

  然而,明代在宋的基础上,在理学影响下,“重脚不重头”之风,愈演愈烈。以表彰妇女之名立“贞节牌坊”,也由朱元璋为始。“端庄的命妇”打扮趋于流行,因为众人皆是同“一张脸”,因此,女性妆容不再有创新,反而是佩戴的首饰愈发光鲜起来。作者在书中写道:明代的妆容表达的是人欲的克制,而佩戴首饰则彰显家族显贵。“牌坊要大,金莲要小”,便是明清社会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

  历史走到现代,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爱美的权力。但要记住:妆容,是最好的自我表达方式。自由追求适合自己的美,才能享受到美的真谛。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