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耐烦》:为乡村变迁中的女人立传

发稿时间:2022-08-16 13:54: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耐烦》是作家姚仁才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从20世纪60年代写起,以位于陕北农村皮家沟主人公祯秀一家三代的日常生活为基线,跨越半个多世纪,以小见大,把中国几十年的乡村变迁进行了一番演绎。在《耐烦》中,作者记录了一群无名但却真实存在的女人,她们是皮家沟的女人,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劳动妇女的形象。

  《耐烦》(河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4月版)是作家姚仁才的一部长篇小说,写的是陕北农村生活。作者从20世纪60年代写起,以主人公祯秀一家三代的日常生活为基线,跨越半个多世纪,以小见大,把中国几十年的乡村变迁进行了一番演绎。祯秀一家因成分不好,从四川逃难到陕北,最后落户皮家沟,开启了新生活。为了生存,为了过上好日子,他们努力奋斗着,与外界交集着,在这交集中,便有了人情冷暖、情仇恩怨,于是就有了真实的农村生活,也有了这部跃然纸上的作品。

  为一群无名但却真实存在的女人立传

  在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耐烦》属于男人写女人,写得好的那类。

  聪明漂亮的祯秀为了一家人能入队落户皮家沟,弟弟能有学上,委曲求全嫁给傻子付昌军。虽是如此,她那坚贞不屈的性格,在与命运妥协的同时又顽强抗争着。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她接受了傻子,二人过上了正常生活。父母在时,祯秀支撑着全家,父母去世后,她管着弟弟一家,在她的世界中,亲情是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祯秀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但却纯朴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生活着。面对困难时,祯秀常说的话是“只要活着,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是她韧性的表现,也是她意志力的支撑点。祯秀生在一个贫瘠的年代,然而她的精神却很富有,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影响照耀着身边的人。她从不好高骛远,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着一个个小小愿望。

  金菊花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她是个正义感爆棚的人。寒冬腊月,她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她时刻以“革命事业”为重,工作热情极高,执行力极强,认为只要是上级说的就是对的,为了干好工作,她只讲原则不讲情面。但当村民有困难时,她又总是伸出援手,积极帮助大家。于公,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干部;于私,她有自己的狭隘之处,工作缺乏变通,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没有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也不会用大脑真正思考。好在最后,她反悟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马青梅是祯秀的婆婆,没有给过祯秀好脸色,还造谣祯秀是狐妖转世。如此编排自己的儿媳,明白人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她知道自己的儿子驾驭不了祯秀,也怕祯秀会离开,所以故意造这些谣言,让那些想在祯秀身上偷腥的男人主动远离她。对于代表权力集团的村支书麻梦德、妇女主任金菊花,马青梅同样不给面子。

  像这样各具特色的女人,作者刻画了二三十个。这些女人以皮家沟为舞台,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出耐人寻味的桥段。她们顽强生活着,以或高亢或卑微或隐忍或霸气或不讲道理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平时她们三五一群,有时也会各自为战,但当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时,又会抛开那些恩恩怨怨,相互帮衬。

  《耐烦》就是为这样一群无名但却真实存在的女人立传的一部文学作品,她们是皮家沟的女人,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劳动妇女的形象,这些女人“犹如草芥那样嫩绿过,犹如山丹花儿那样绽放过,犹如黄土泥巴那样沉淀过,犹如葫芦河水那样流淌过……”然而谁又知道她们曾经来过。

  自古以来,女人的不易,远远超过男人,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什么地位,还被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限制着。然而不管有没有人在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一代劳动妇女都在用自己的柔弱身躯、钢铁意志支撑着家庭的稳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每个人物出场时都带着自己的特殊使命

  《耐烦》中的大部分男人刻画得也很好,比如祯秀的弟弟祯虎、傻子付昌军、支书麻梦德以及老光棍毛桂仓等。小说中,代表权力人物的支书麻梦德、老支书皮四爷,以自己的方式爱护着皮家沟,想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却因能力有限,皮家沟不但没有富裕起来,整个村子还逐渐消亡了。最终,无能为力的皮四爷在祈愿中葬身火海,麻梦德坐在高速路旁,看着过往的车辆度着余生……

  整部作品,前前后后出场的人物有近百个,每个人物出场时都带着自己的特殊使命而来,不管什么样的人物,作者都赋予了真挚的情感,有时可能只是三两笔,但那特征却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像是大千世界中和自己有过交集的芸芸众生。

  除刻画人物外,书中处处方言俚语,让人禁不住赞叹民族语言的丰富所在,中华文化在统一中坚守着它的丰富多彩,在发展中传承着自己的地域命脉。还有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信天游,给《耐烦》增添了许多渲染主题的辅助彩蛋。作者生活在黄土高坡,信天游接触得固然不少,但要说能信口拈来那一首首情真意切朗朗上口的作品,肯定也是做了一番深入细致的研究了。

  读罢《耐烦》之后,我着意查询了作者的家乡陕北富县史料——富县古称鄜州,杜甫当年携家眷曾在此居住。对于作者来说,出生在一个世代受诗歌和文学传统陶冶的地方,那是莫大的幸运。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必定对他起了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作用。“文学是苦难的产物”,作者经历丰富,而且刻苦努力,历时七八年四易其稿,一字一句,雕琢出《耐烦》这部作品。

  一部《耐烦》,让我对陕北那片古老的土地有了全新的了解,也心生许多感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在这繁荣富强的背后,乡村文化的流失却是严肃的现实问题。作者直击问题所在,发出灵魂拷问,是进步,还是无奈,众说纷纭,不管是新一代农民,还是离乡多年的游子,我想都有“待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村庄!”这样的感受。作者打破传统的大团圆结尾,让祯秀死于车祸,让弟弟祯虎锒铛入狱,最终返回日渐衰落的皮家沟,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耐烦》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用自己的真实生活夯实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根基。感谢作者给予大众这样一部文学作品,让我们深入农村天地,与农家生活产生共鸣,痛痛快快欣赏了一遍农民的变迁史。(郭秀景)

责任编辑: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