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现实与想象的文学世界——幻想文学的价值

发稿时间:2021-06-07 15:45:00 来源: 文艺报

  张生珍 刘江

  自英国爱德华时代开始兴起的幻想文学,在数百年的时间内获得了巨大发展。所谓幻想文学,其基本概念是多种相似但却具有不同艺术追求的非写实性文学类型的统称。对应汉语“幻想”一词的英文为“fantasy”,源于拉丁文“phantasticus”,意思是“显出(呈现出来)”“弄清(弄明白)”,《牛津英汉词典》则将其译释为“幻想出来的东西”或“荒诞的或不现实的念头”。追溯其源头,虽说该文类不及其他文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深厚,但自20世纪60年代起,幻想文学的研究热潮从法国迅速蔓延到其他欧美国家,在众多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产出了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西方学界也凭借这段历史成为该研究领域内的“领头羊”,中西方视域下的幻想文学研究现状不尽相同。但不论国内外,以往幻想文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其发展历程、叙事方式和主题等维度,而对于幻想文学如何折射现实社会的考察则相对缺失。英美现代幻想文学作品数量庞大,其中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也错综复杂。笔者拟从幻想文学如何折射现实问题,服务现实目的出发,考察其所蕴含的道德教诲等价值,以服务我国外国文学学术话语建构和文学实践。

  折射社会现实

  幻想文学中所包含的现实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亚于写实主义文学作品,只是通过隐喻性的表达手法,将特定历史语境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在颠覆现实的想象世界呈现出来,是现实世界被打破重组后的产物。采用幻想叙事的手法,以“话语游戏”讲述荒诞离奇的故事,以天马行空的诙谐方式记录实际生活,通过伪装的方式模糊了读者与作品间的界线,让读者有机会站在幻想与现实的裂缝中,感受着同时存在的两个世界。这种不确定性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使其能够意识到幻想文学中所呈现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人类生活的真实世界中。

  幻想文学大师J.R.R.托尔金和C.S.刘易斯笔下的少年主人公经常面临艰难的抉择,因缺少成年人的指导或保护,他们不得不依靠一己之力,做出选择并担负起责任。像其他20世纪儿童文学作家一样,刘易斯创作的《纳尼亚传奇》系列通过奇幻叙事手法帮助儿童远离黑暗而艰难的生存现实,远离恐惧和暴力,寻找到幸福。《纳尼亚传奇》的启示就是坚守道德且勇于伸张正义,承担责任。当刘易斯把四个兄弟姐妹塑造为英雄去拯救整个世界时,他也想证明所有孩子都具有普度众生的能力和潜力。

  幻想文学以一种令人更舒适的方式,与孩子们分享黑暗、可怕的主题,如战争和死亡。儿童幻想小说的作者拥有“发动战争的绝对权力”,而这种绝对权力带来了一种隐含的责任。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作者旨在培育青少年对战争的理性认知。20世纪中期两位同时代的作家C.S.刘易斯和J.R.R.托尔金对战争的态度迥然相异。刘易斯认为出于正义可以发动战争,他将反对派妖魔化,从而将他们的彻底毁灭合理化。在绝对的善恶斗争中,道义问题就容易被忽略。相反,即使是出于正义而发动的战争,托尔金也避免将其描绘成能够为主人公带来光荣和自豪的途径,而是更多地呈现了战争造成的无法修复的悲剧。显见的是,托尔金以一种比刘易斯更为恰当的方式来思考战争的道德问题。

  托尔金的创作符合儿童的认知,孩子们可以通过冒险经历来认识自我,得到成长。托尔金笔下的英雄从特定的生存状态,走上充满考验的旅程,得到成长后再回归起点。托尔金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捕捉到了这段时期与民族灵魂相近的价值观。托尔金成为青少年最崇拜的作家,部分因为他正视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对丧失人性的世界、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和环境污染等忧心忡忡。他在批判独裁意识形态的残酷、绝对权力的腐败的同时,坚定地提出了青年人应该崇尚英雄主义和忠诚信念,坚信邪不压正的观点。在千疮百孔的现实面前,青年人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战胜邪恶。

  凸显伦理道德教诲

  幻想文学在文化和社会层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幻想故事中的真理、智慧、精神层面的价值满足了特定的社会期待,也为儿童提供了面对挑战的力量和灵魂的营养。同时,儿童文学中明确的伦理教诲价值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奇幻故事,塑造青少年自立、英雄气概、怀疑精神、包容精神等已成为普遍共识。

  英美儿童文学(尤其是幻想文学)作家创造了想象中的世界,年轻人担当大任,建功立业并使世界变得更公平正义。幻想文学能引发好奇和想象,符合孩子的认知,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因其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能起到警示和提醒的目的,促使人们改变认识或采取必要行动,从而实现教诲价值和教育目的。通过理解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来帮助青少年认识道德问题,形成道德观念,已经逐渐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公认原则。受到托尔金的影响,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1929-2018)笔下的年轻人勇于冒险,立志拯救世界。勒奎恩的奇幻儿童文学《地海传奇》宣扬的就是生态伦理道德观,即正义就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维护人与自然生态共同体。《纳尼亚传奇》系列小说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诲,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应该选择的生活方式以及应该终生恪守的荣誉守则,更主要的价值是帮助青少年寻求顿悟,并在道德目的和开阔视野的指引下生存。幻想文学既提倡理想和使命的必要性,敦促青少年应积蓄勇气面对挑战,同时也提醒他们极端主义的腐败力量和现实之恶。比尔博和哈利·波特面临考验,为自己和集体的命运像英雄一样奋斗,正如亚瑟王和罗宾汉一样。人们一直强调为了善而与恶作战,但在当代故事中,恶往往是内在的、隐性的。当代青少年英雄要不断地与权力、以及权力控制下的恶做斗争。

  菲利普·普尔曼也选择用奇幻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帮助青少年成长的道德教育,他认为,他的三部曲不同于大部分幻想小说,有着物质现实的元素,人物角色全面地展示了现实世界中复杂的个体。正因如此,普尔曼的作品体现出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人们生活在后现代现实世界中,不可避免地会被幻想世界所吸引。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当代生活本身已经变得“魔幻”,因为人们就生活和工作在被压缩的空间里,如虚拟社区、电子屏幕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幻想也就是新现实主义。与此同时,许多当代读者渴望与失去的物质世界建立联系,所以幻想文学必须传递一种高度的现实主义情怀,以此来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本能的存在。

  综上所述,幻想文学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也能促进道德成长。当代儿童幻想文学正是以自己的方式,逐渐成为传承伦理道德教诲的载体,无论主角生活的世界多么离奇,道德教诲都是永恒的主题。

  英美幻想文学以青少年为主角,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了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的或迫于解决的矛盾或问题。在对现实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或至少构建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以这种方式寄托希望,为现实社会中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指明方向。英美幻想文学逐渐吸引中国青少年读者,引发了强烈共鸣。但我国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较为薄弱,本土幻想文学作品良莠不齐。儿童文学评论家舒伟曾表示:“国内的幻想文学及儿童幻想小说的创作既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鉴于此,借鉴西方幻想文学传统与经验不仅能服务我国的幻想文学创作实践,也是构建我国幻想文学话语体系的必经之路。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儿童文学百科全书》翻译及儿童文学批评史研究[19ZDA29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