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用文字表现真善美的力量

发稿时间:2021-11-23 14:20:00 来源: 人民日报

《无尽的思念》《难忘的地方》:王开忠著;学习出版社出版。

  王开忠《无尽的思念》《难忘的地方》两部新作,收录作者的散文、报告文学、游记代表作,生动展现时代的精神风貌,用文字表现真善美的力量。

  两部作品写人、记事、谈创作,能看出作者多文体写作的深厚功力。百余篇文章里,既有《小安挑大梁》《泥瓦工的胆量》《潘大斧子》等记述先进人物的文章,也有《这里通向大海》《沙海战歌》《穿越兴安岭》《壮烈京原线》等全景展现重大工程建设的作品,还有《忆杭州》《多彩云南》等写风景名胜、城市乡村的游记。这些文章紧扣时代脉搏,写出了生产建设一线的火热干劲,还巧妙借用历史典故,结合当下现实,畅谈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

  文字真实感人。这份真实,得益于作者用文字还原现场的能力。比如描写木工潘从富,引用工友的话“不管在什么时候,他这把‘斧子’总是没命地朝前砍,从不往后缩”,展现了潘从富为开掘隧道战天斗地的精神;“永不解冻的大地发出吱吱的呻吟”“直径20厘米的钢管被冻裂”,通过这些极致的细节描写,还原兴安岭施工现场的严寒天气。作者以敏锐眼光抓住不同场景特点,写出强烈的在场感,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奋斗者们的昂扬面貌,讴歌他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读之令人鼓舞。

  饱含人文情怀。作者上井冈山,走长征路,登宝塔山,注目南湖红船的革命文物,感怀老一辈革命家打很多补丁的睡衣,以其见闻和思考,带着读者领略红色历史的闪光细节,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许多生动鲜活的材料。写其他风景名胜,作者也往往从风光转入人文,知史明鉴,借物咏志,赋予景色厚重的文化韵味。游云南,他用心收集七彩胜地的历史故事,让读者在感受神奇石林、浪漫洱海、绝美三塔的同时,品味人文之美。行走西湖,不仅描绘湖光山色里的苏堤韵味,还用简洁有力的文字,解读历史故事里英雄的浩然正气。这些故事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悠久历史融汇起来,读来有收获、有感悟。

  文学创作论部分是两部著作的点睛之笔。作者认真梳理总结几十年来的写作经验和读书体会,带着问题谈写作,剖析作品讲方法。如谈游记创作,以《赤壁赋》《小石潭记》《天上的街市》等名篇为例,抓住几个字、几句话的精妙之处,细讲深讲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才有趣味。谈散文创作,则提出“小中见大、写出诗意、托物言志、要有激情”四点要义,将自己写作时谋篇布局、斟酌字句的过程娓娓道来。作者以“笔下一滴墨,胸中百卷书”为座右铭,数十年来始终坚持读报学习,光是剪贴报刊上的好文章,就分门别类积累了15本。他常说:“写作是门大学问,学习借鉴才能不断进步。”作者深感自己的文字还有提高的空间,于是大量阅读、不断学习、认真反思,总结如何精进写作的方式方法,并将其分享给读者,值得细细品读。

  熟悉作者王开忠的人都知道,他对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充满热爱,带着这份热爱写下许多催人奋进的文字。当我们翻阅这两部作品,仿佛与一位勤奋学习、笔耕不辍的写作者和思考者对话,分享创作的乐趣,汲取文字的力量。(王雄)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