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节日滋味书中来!来看古籍里关于中秋的那些佳肴美馔

发稿时间:2022-09-12 10:53: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古时月,今世人,一轮明月照古今。古籍里曾写下和记录的那些中秋民俗,如今依然在中华大地上延续。

  古籍里中秋的那些佳肴美馔

  古籍里关乎中秋吃食的记载很有趣,比如苏轼的那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吃着月饼,就好像嚼着月亮,而且还是夹心的。一起去古籍里找找看,古人中秋餐桌上还有什么美味佳肴↓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中秋节的月饼你喜欢吃什么馅儿的?是莲蓉蛋黄还是青丝玫瑰?在古籍里其实有大量关于中秋节吃食的记载。我们今天来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看看,古代人过中秋吃什么,怎么吃。

  “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圆。”象征团圆的月饼其实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并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刘波:南宋后期有两部书,出现了月饼这个词。宋朝末年《梦粱录》有一节,记载了月饼,但它这个月饼是蒸着吃的,和这个包子、馒头这些东西分在同一类里头。明朝开始,我们现在讲这种意义上的月饼才真正形成并且流行。在《宛署杂记》里就记到了当时市面上比较讲究的月饼以果为馅,馅儿是干果或者果脯这一类的东西。它还记了当时好的月饼可以有几百个钱一个,可见月饼在明朝就开始有一部分走高端、豪华的路线。

  唐朝的“八月十五”已经是一个成熟节日了,但是中秋节真正意义上的时令食品月饼从明朝开始才真正流行,在唐到明之间,古人是吃什么过节呢?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刘波:陶谷的《清异录》里面,有一门叫作馔馐门,记载了在北宋的汴梁,有一些店铺中秋节的时候卖的就是玩月羹。根据一些烹饪世家的研究,玩月羹用藕粉和桂圆、莲子等东西一起烹饪熬制成的。在这个团圆节,吃甜食也是很应景的。

  清代《北京风俗志》中记载:北京地区中秋吃石榴,团圆多福;清代《潮州府志》记载,中秋潮汕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清《顺德县志》记载广东地区:八月望日,去邪气晦气;桂花鸭、菱角、柚子、南瓜、藕,螃蟹……这些寓意美好、应和节令的食材,也是古人们中秋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甘之如饴品秋月 节日滋味书中来

  古籍把百姓对团圆和美的期待写在记忆里,而在全国各地,中国节令食品把家的滋味写在了味蕾里。这些被记载在书中的味道,如今依然被大家钟爱。

  在辽宁沈阳铁西区的一家糕点店里,购买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很多人专程来这家老字号买老式月饼。

  关于老式月饼,一百多年前,沈阳文人缪润绂曾著《沈阳百咏》,其中提到“提浆作馔趁秋风,月饼居然出沈中。终是枣泥滋味好,痴人偏买自来红。 ”

  辽宁省民俗学会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 崔健:用蛋清作为一道工序,把杂质去掉提纯,这就是提浆月饼,是老式月饼的源头。自来红在古籍的记载当中属于翻毛月饼的一种,为什么偏要买自来红呢?自来红是用植物油做的,而自来白是用动物油做的,这个用植物油做的用来祭祀就比较方便。

  在嘉峪关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家正在热火朝天的制作着锅盔,揉面、压花、烧坑,馕坑中烧制30分钟。黄澄澄的锅盔就出锅了。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清朝同治年间“静宁州回、汉人民以加工、经销锅盔为生”,锅盔慢慢成为地域流行的吃食。

  甘肃嘉峪关市文殊镇塔湾村副主任 邓玉红:又到一年中秋节了,我们吃葫芦锅盔,里面要加白糖、葫芦,还有油,我们是传统的馕坑烧制,烟草味能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

  每逢中秋,嘉峪关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要“烧锅盔”,寄托幸福吉祥、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

  古籍中“中秋”的酒食雅宴

  中秋遗梦里,美食尽书中。其实,古代的中秋饮食充满着活色生香的生活意趣。

  《东京梦华录》里中秋街上叫卖的吃食都是啥?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 皆新上市。——宋·《东京梦华录》。

  这里的螯蟹就是现在的螃蟹,榅勃又被叫作“新疆木瓜”,枨橘指的是橙橘类的果品。从此看来,古代人也喜欢豪华果盘,把酒言欢,吃蟹赏月。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中秋吃啥?

  不觉中秋节至,是日晴明得好。史进当日吩咐家中庄客,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看看天色晚来,怎见得好个中秋?——明·《水浒传》

  一腔大羊,百十个鸡鹅,这中秋宴也是符合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情了。

  《红楼梦》中贾母爱吃的月饼什么馅儿?

  贾母“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清·《红楼梦》。

  按《随园食单》的记载,这个“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是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间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不是很甜,香松柔腻。大概约等于今天的五仁月饼吧。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