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活化利用 古籍焕新生

发稿时间:2023-11-30 10:44: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

  活化利用 古籍焕新生

  ▲“册府千华——湖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展”现场

  本报驻湖北记者 瞿祥涛 文/图

  历经千年仍字墨如新的北宋写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经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辑录有关黄鹤楼诗文的典籍——明万历武昌府刻本《黄鹤楼集》、晚清经学大家皮锡瑞的《师伏堂日记》……“册府千华——湖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展”正在湖北省图书馆展出,150部珍贵古籍走出“高阁”,走近大众。

  “一直以来,我们立足馆藏典籍资源,突出抓好古籍保护管理、修复研究、整理利用、宣传推广,深入挖掘古籍资源在新时代的优秀价值。”湖北省图书馆馆长、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伟成说。

  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文物保护的重点对象。历经百年积累,湖北省图书馆现藏古籍线装书40余万册/件,其中善本5万余册/件,入选第一至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20部,入选第一批《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的180部,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的2814部。

  刘伟成介绍,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图书馆持续发力,做好古籍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推进古籍普查,登记1912年以前古籍22931部210267册/件,出版《湖北省古籍普查目录》,建设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北传习所,专职古籍修复人员增加到10人,承担各类古籍修复项目73项,修复古籍1153册。

  今年4月,“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修复技艺培训班在湖北省图书馆开班,来自全省地方图书馆的20名修复人员完成15种古籍修复技艺的学习。培训结束后,他们按项目约定完成申报的古籍修复。

  培训班导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原组长张平表示,湖北省图书馆在全国首次以“项目制”的方式培训古籍修复人才,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养在深闺”的古籍,通过“数字化变身”,降低了读者接触的门槛。近年来,湖北省图书馆严格按照古籍数字化相关标准,坚持有效保护与数字复制相结合,依类对馆藏珍稀古籍进行数字化扫描。经过逐年投入积累,现有近100万拍的古籍数字化影像文件。在此基础上,以特色馆藏为重点,着力建设《湖北方志》和《湖北家谱》两个特色数字资源库。

  “数字资源库设立有外网和内网两种访问方式,读者可通过注册湖北省图书馆读者身份,通过远程访问登录数据库外网,也可以前来古籍阅览区,无需账号密码,即可直接访问数据库内网,免费阅览在线的所有数字资源。”刘伟成说,访问便捷、内容丰富的数字资源库,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认可,真正实现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古籍作为穿越时空、联结古今的桥梁,是思想的物证、文化的载体,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湖北省图书馆通过一次次展览、一个个讲座、一项项古籍修复技艺展示活动,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通往中华古籍的文化之窗,连续13年举办“湖北晒谱节”,策划“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湖北巡展暨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举办“长江讲坛”《永乐大典》系列讲座、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等古籍宣传推广活动,打造“古色悠然”古籍保护视频品牌,让古籍不再藏于“深闺”,拉近典籍与读者的距离,增进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对于古籍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湖北做得非常好,尤其是‘湖北晒谱节’,在全国鼎鼎大名。”

  守望文明,古籍保护利用依旧任重道远。刘伟成表示,湖北省图书馆将进一步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推进《中华古籍总目·湖北卷》的编纂工作;在经费和政策上加大对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的支持,完善项目申报体系;以《荆楚文库》数字化项目和《鄂图珍藏》整理出版工程为依托,逐步丰富古籍数字化藏量,突显湖北古籍存藏特色,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共享;进一步推进馆校合作,培养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领军人才,打造优质古籍保护工作队伍。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