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问学色彩四十年

发稿时间:2023-12-07 14:19: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刘婧媛(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色彩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影响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使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做成有色的衣服。直到现在,印染工艺的飞速发展,人们衣着布料的纹样五颜六色,十分美观。从元代初的旋子彩画,到和玺彩画和苏轼彩画的形成,到现代彩绘在建筑上的成熟广泛应用;从仰韶文化的彩陶和商代颜色釉的诞生,到现代五光十色的陶瓷艺术品,美不胜收;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始,画师利用矿石颜料,画山水、人物,到宋代王希孟的青山绿水画卷,蓬勃发展……可见,色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问学色彩之道》宋建明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色彩设计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色彩设计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宋建明所著的《问学色彩之道》,从色彩之道、色彩之器、色彩致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色彩设计的产生、发展、繁荣,并诠释了色彩设计未来的发展与实践应用。该书通过自述半个世纪的好“色”之途,问学色彩四十年,学到了中外色彩方面的知识,积累了色彩方面的传承与发展经验。该书通过对不同艺术领域的考察研究,探索出了中国色彩文脉传承中的文化艺术理论,即色彩之道。从对国色的研究,寻找历史的碎片,总结归纳出我国传统色彩观念的成因;从对《易经》和“五行”等传统文化的研究,探索出了色彩之“易”法,并研究了中国色彩“象”与“意”的关系;从对西域佛教洞窟彩绘艺术的研究,探索出了传统彩绘彩饰谱系化“造型法式”色彩的表现形式;从对宋朝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剖析,总结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产生、传承与发展,特别是色彩造境艺术的发展。该书对“宋韵”色彩的分析,展现了色彩在器物应用上的灵性,剖析了色彩在器物应用与发展历史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即色彩之器。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探微研究,进一步诠释了传统建筑色彩的绚丽和质朴,并积极探索色彩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即色彩致用。

  书中,宋建明对中国城市色彩设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身体力行进行大量实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现代化规划发展的城市色彩之路。如1998年,他对杭州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开创性地运用“色彩地理学”的方法,从自然地理色彩、人文历史色彩和城市建筑色彩三个维度来审视杭州城市与建筑色彩文化传统,通过对杭州城市色彩的大量调研,发现杭州城拥有诸多片区和建筑组团及其类型众多的色彩形象,都反映着“水墨淡彩”的意境,便将杭州城市色彩“主旋律”定义为“水墨淡彩”。城市建筑规划的具体实施层面则是将“淡彩”旋律与“水墨”旋律两个境界,先分离后相遇:公建板块以“水墨”旋律区域为主,民建板块以“淡彩”旋律区域为主,然后,结合两个板块边缘区域具体的建筑使之相互渗透,适度穿插,相互呼应,来构筑杭州城市色彩规划方案。此后他又为浙江龙泉、宁波、富阳、丽水、温州等城市做了城市色彩调研与规划,完成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红”的建筑色彩设计。

  多年的城市色彩设计实践,宋建明创建出一套适用于中国的城乡色彩规划与营造管理编制的方法体系。首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次、五个维度观察城市色彩资源及其谱系,正确认识每一座城市色彩风貌的本质、地貌地理等自然色彩资源与色谱系统,正确认识每座城市的人文历史,以及城市年轮、格局、建筑类型与色彩风貌资源和色谱系统。其次,在厘清当前城市色彩现况的前因后果之后,根据城市各项发展规划的精神来展开色彩规划的编制,从技术与艺术两大维度综合思考专项规划。最后,从管理技术出发,对城市进行分区、分级、分层、分类与分项等来落实既定的城市色彩风貌愿景。依据规范导则文本与技术规范,以及色谱范围与图谱、图则的规定,把城市色彩落实到具体的片区、分类建筑的立面、屋面、路面,乃至店面、街区与标识系统之上。同时,还会提醒一些重要节点、景点、景区专项的色彩设计指引,乃至色彩设计。这套在“实战”的色彩规划编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方法,受到了国际同行广泛的认可与欢迎,也为同行们带来新的思路与做法。

  总之,该书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色彩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提高色彩设计的文化艺术理论水平,大有裨益。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07日 11版)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