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故事中展现精神境界——读长篇小说《包浆》
发稿时间:2023-12-14 11:16: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张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历经多年深耕,作家徐风已经逐步建构起一个以“紫砂”为中心的纸上系列。他的长篇小说《包浆》(译林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3年10月推荐书目),续写紫砂传奇。从紫砂壶的历史、制作到品鉴,《包浆》在“紫砂”写作的叙事延长线上展现的是紫砂的收藏,同时也提出了“紫砂,在当下应该如何自处”的时代命题。
汤志勇摄/光明图片
“紫砂”作为一件器物,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已承载着越来越深厚的文化意义。《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曰:“三岁壹见,其贡器物。”郑玄注:“器物,尊彝之属。”器物书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并不鲜见,《诗经》《楚辞》《山海经》《博物志》《镜花缘》均有名物书写的传统。文震亨《长物志》中的“长物”就是各种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无用之物”,对器物的赏鉴和雅玩,体现了晚明社会之后美学格调的发展。这种器物书写到《红楼梦》达到巅峰,小说细致描摹日常生活器物,不仅叙说时代,亦见人物性情。当代文学中冯骥才的《雕花烟斗》、王安忆的《天香》、葛亮的《瓦猫》等都以器物为中心,以器物来书写时代、洞见人性。可以说,器物书写是对中国古典“名物”传统的一种内在呼应。传统是一条永不消逝的河流,器物承载着传统的记忆,也折射着时代的精神。
从器物的功用价值到审美价值,《包浆》承载了作者对当下紫砂命运的深层思考,通过紫砂叩问着时代人心与灵魂成长。紫砂壶最早仅仅是功用性的器物,“柴米油盐酱醋茶”关联着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历史发展中文人的介入,紫砂壶集诗文、书画、篆刻、雕塑技艺等于一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紫砂壶的价值远远溢出了日常器物,成为艺术收藏,也变为一种商品。围绕着紫砂壶,延展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包浆》写的就是成为收藏品的这些紫砂壶。经历了岁月的淬炼、世情的淘洗,这些价值连城的器物应该如何处置?小说中,葛家印和叶云芝这一代人拼尽一生藏壶,此时已经风烛残年。女婿钦子厚是继承收藏品的唯一人选,但他本有安稳工作,对紫砂江湖的高深莫测也没有足够了解,回到古南街之后一度想逃离。通过对市场的沉浸式体验,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他最终选择“捐壶”,体现出紫砂传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充满大爱的时代选择。
《包浆》是紫砂壶的故事,也是主人公钦子厚的成长故事。“包浆”不仅是紫砂壶的岁月沉淀,而且是人的心灵修行。葛家三代人收藏下来的每一把老壶,背后都有一段生命和情感,每一个故事都震撼人心。钦子厚在探寻岳父葛家印故事的同时,也逐渐走进了每一把壶的历史,走进了一代代制壶人和藏壶人的内心,他真正懂了紫砂,也慢慢理解了“包浆”的真正含义。“在我看来,茶壶的‘传’,一是要使用、欣赏,壶上才会有包浆的活气;二是要心手相传,茶壶这东西有灵性,它靠人养,也给人捧场,其间也成全了茶叶;三是壶有气场,更有血脉。制壶的人走了,气场还在壶上。不过,他其实只完成了壶的一半。壶的精气神,要靠持壶者来养。久而久之,养壶人的精神,也变成了包浆的一部分。”最终,钦子厚选择把这些价值连城的壶捐给国家,专辟“葛家印紫砂收藏馆”。紫砂的“包浆”其实就是时间留在器物上的光亮,是人在岁月中的沉静成长,人和壶是一种相互的结缘与成全。钦子厚遭遇中年危机,选择停薪留职,回到古南街,枕河而居,与紫砂壶朝夕相处,拂去世俗尘埃,“通过紫砂壶,照见自己的过往,遂将旺烈的肝火降到平和”。一开始,钦子厚心浮气躁,但在解读祖辈留下来的紫砂壶的过程中,他逐渐有了担当,有了社会责任感。小小的一把紫砂壶,却内蕴乾坤,可观照人心与世界。
徐风在书写地方经验的同时,传达的是江南经验,讲述的是中国故事。紫砂壶是古南街的精神象征,古南街是紫砂的精神场域。江苏宜兴是“中国陶都”,丁蜀镇是中国千年紫砂产地,古蜀镇旁的黄龙山是出紫砂泥的地方,有甘醇的阳羡茶,有清澈的蠡河水,古南街的“聊壶茶坊”就是陶都的缩影。小说中钦子厚在古南街养病的日子,把古南街老店铺的旧招牌,用狼毫小楷笔,一家一家抄下来。就像沈从文在《边城》中用一章的笔墨描写沅水河畔的吊脚楼和船工日常。古南街、蠡河水、黄龙山这些地域造就了宜兴人的文化性格,也成就了紫砂壶的文化气场。
《包浆》将紫砂壶放置在大的江南文化背景下,借用葛家印的日记,串联起各种紫砂壶背后的故事,写出了紫砂壶背后的世道人心与江南气韵。宜兴既是紫砂壶的中心产地,又是锦绣鱼米之乡,千百年来的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兼容并蓄,形成灿烂的阳羡茶文化。宜兴人耕读传家,诗书礼仪,都凝聚在小小紫砂壶上。小说中写到古希伯制壶,口盖并不是特别严紧,因为人总是有弱点,这种弱点也会体现在壶上,要留有一点余地,这就是壶中蕴藏的人生智慧。古希伯一生鉴壶,没有说过假话,但是看到鉴定者脸色发青,揣测有严重的心脏病。他陷入两难,这是以生命为尊,也是一种人性的悲悯。制壶、鉴壶、藏壶,壶背后的江湖是整个气韵灵动、诗礼传家的江南文化,儒释道的思想在这里交会。小说中的钦子厚通过寻找紫砂壶背后的故事,获得了心灵的“包浆”,在精神意义上真正成为紫砂世家的传人。文中的女性,看似柔弱,但都有大气度。通过以紫砂为中心的故事讲述,作品形成了一个个围绕着紫砂壶的微观记忆。紫砂壶代代相传,也成为制作者、购买者、收藏者的心灵史。
徐风的紫砂写作已经逐渐成为江苏宜兴的一张文化名片。在紫砂系列中,《包浆》回应着中国古典的“名物”传统,也呼应着当下的时代语境。紫砂壶承载着文化江南的精神气脉,既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在向世界讲述着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