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梁晓声《孤独的清醒者》:理性而清醒地洞察人世间

发稿时间:2024-11-19 11:12: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最新中短篇小说集《孤独的清醒者》,是他在坚守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基础上,首次转向于荒诞色彩的突破之作。全书深度聚焦社会问题,以新颖、大胆、魔幻、充满想象的运笔,刻画了警察、教授、商人、画家、律师等活灵活现的众多人物,并用力透纸背的深入分析,把有关权力、金钱、欲望、人性、伦理、道德等人生追问,阐述得清醒而透彻。

  梁晓声在眉题中说:“人生苦短,所以,当活出几分清醒。”细细品咂,颇具玩味。书中,他所塑造的三教九流等各色人物,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为了人生的理想,都各自顽强地打拼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识,那便是——孤独的清醒者。这些人皆是高处不胜寒的卓异者,有的在孤独求败中苦苦追寻着所谓的清醒,最后却以悲情而收场。如首章《悬案》中的警察吕正,便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式的人物。凭借独特的办案能力,他步步升迁,不惑之年就被任命为科长。然而,就在他还有3年就要退休时,却遇上了一桩离奇的“悬案”:案子中的两位当事者先后在几个小时内神秘死去,既无证人,也无证言。后来,吕正从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受到启发,运用心理分析法“破解”了这道悬而未决的命案,怎料同事的一声质疑,却让他很长时间里都陷入到自我的怀疑中,不久,竟患上了抑郁症。梁晓声以抽丝剥茧的析理,入木三分地展现出人性的幽微,以及复杂的权力斗争,让人观后,不禁唏嘘不已……

  梁晓声塑造的另一类孤独的清醒者,同样令人侧目。他们为了保持一份内心的清醒,在社会的残酷打拼中,跌得伤痕累累,并不幸沦为生活中的孤独看客。如颇具魔幻色彩的《网事》,就聚焦于网红苗先生的命运起伏,从他一波三折的生活遭逢里,得以照见纷繁的人间世相。苗先生原本是某高校的一位普通讲师,退休后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接受了一家网站的邀约,当起了网络的主讲人。后来,随着声誉鹊起,逐渐成了网站的大V。一个年轻人为了蹭流量,骗取了苗先生的信任,并以苗先生助理的名义谋取不当利益,惹上官司后连累上苗先生。一次,苗先生的儿子开车上街,神情恍惚间不幸撞亡了一位路人,而那死者正是冒充苗先生助理的年轻人。警方一度认为苗先生儿子是受其父所使,苗先生因此陷入到“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尽烦恼中。梁晓声以黑色幽默般的运笔,深刻揭示了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苗先生看似是一名清醒的“社会活动家”,但曲折离奇的遭遇,却让他“几欲成名而不得”,最终深陷于孤独之中,被这个喧嚣的社会无情地抛弃。世相之斑驳,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佳作,《孤独的清醒者》保持了作家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书中,梁晓声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犀利的剖析,聚焦纷繁的现实,通过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百态,以时而戏谑、时而夸张,时而冷峻、时而深沉的笔触,活画出这个时代的众生相。并提出了“在孤独中如何保持清醒”这一重大哲学命题。书中,他的溯源式探究,也让我们不断开掘出每一个故事里的深意,以引起全社会的疗救。如《醉源》中的李思雨和郑崇文,就是正义的化身。一次,李思雨回乡探亲,路上偶遇一心脏病患者,他救人时打开后备箱,却不料被人盗走了《辞源》,这本工具书原本是要送给恩师郑崇文的。因小偷不识繁体字,把它错当成名酒送给了亲戚。于是这部《辞源》在流传中,引发了一场官场的“震动”。谁能想到,这次“洗牌”的导火线,竟然是一个小伙子不识字引起的?荒诞的背后,实则映射出有关社会价值观的缺失。

  此外,《复仇的蚊子》《丢失的心》《“马亚逊”和狗》等小说,则在重重隐喻中,深刻揭示出“当大多数人流于世俗,清醒者却选择对抗,他们不接受命运的审判,所以注定孤独”这一人生主旨。

  《孤独的清醒者》仿佛是一扇窗,让人窥见了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奇异世界。这部小说集不仅仅是对人世间的理性重构,更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清醒关注。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