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旧书暖
发稿时间:2025-02-05 10:48:0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李晓
旧书摊,它在城市一隅,发出古铜一般的温润光芒,那是时间凝聚成的琥珀之光;或者,它在城市暗处,灯火阑珊中,抚慰温暖着精神深处嗷嗷待哺的心房。每当我去一座城市,我总喜欢去拜访这个城市的旧书摊。旧书摊,是城市的故人,是蜗居在心里盘根错节般关系的老亲戚。
北京著名的潘家园旧书市场,是爱书人风尘仆仆穿越万水千山后的古老故乡。北方的晨曦还没打开,潘家园旧书市场早已经人流熙熙了,全国各地的旧书爱好者纷纷涌向这里,蝴蝶一般采集花粉,他们用塑料袋提、用书包背、用拉杆行李箱拉、用麻袋装……来来往往的淘书人,把时间托付给旧书市场。
在一些发黄的旧书上,有读者摩挲过的痕迹,有的纸张已变得薄脆,书页翻动之间似有簌簌而落的尘灰。浮想起当年那些经过书中的读者,而今购买后成为自己所有,会暗暗感叹流水落花岁月里,读者与读者之间神秘的相逢。
在这里,我看见老派气质的读书人面目庄重、神情笃定,淘书的“书虫”们见到一本心仪宝贝之书后眼里放出的光芒,也看到一丝不苟的摊主们把图书分门别类后码放得整整齐齐,一些比较珍贵的古旧书籍还被摊主们仔细包上塑料套膜,防止擦蹭损坏。在这里,旧书市场不仅仅卖古书旧书,绝版书籍、碑帖拓片、中外文旧报刊、连环画、年代票据、磁带,还有时光老码头上那些当年的“顶流”明星照,满满的回忆停驻在这里。
我在潘家园旧书市场购买了几个民国作家的旧书。买这些书回家后,我把它们郑重地放入书橱,藏书的添增也让我的书房增加了心上的重量。夜里柔和灯光下,捧读这些老先生们的文字,我一头埋入光阴深水,沉浸式进入书中描述的大千世界。有天晚上我读了林语堂、胡适老先生的文章后,忍不住披衣起床,去与本城的忘年交柳先生交流读书体会。经过一个黑漆漆的小巷时,想起民国老先生们在书中的幽默谈吐,扑哧一声乐了,路灯也在一瞬间亮了,他们也依次走来,各种神情各种姿态:蔡元培、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郁达夫、鲁迅、周作人……那个年代雕花的木窗前,我看见他们抖动长衫,铺开信笺,写下云中书,温暖故人心。他们用皮肤上的冷暖、骨心里的坚毅、目光中的悠远、人性中的从容、精神上的传承,成为时代的传神封面。那天晚上,我以微醺的心情来到柳先生门前,突然又转身返回了,我不是担心打扰了柳先生晚上10点上床的休息习惯,而是我在途中的冥想已经尽兴了。
我读书,有时也带功利性,比如要从书里实实在在获得什么教益收成,这与商人不做赔本买卖差不多了。我感觉这样太势利。还有,我也常常浏览当下的畅销书发布榜单,网购回来后,却又有很多失去了耐心读不下去,感觉没有推销语上说的那么好。或许,书与人的相见,也是一种心流漫漫之中的磁场相吸。
山河故人亲,旧书老衣暖。我从旧书摊上淘得的这些旧书,经过了岁月河床大水走泥后的沉淀,阅尽沧桑世事后的万物洞明,看遍繁花落尽后的老树绽新芽。今年春节,等着我的那些旧书,让我再度与你们相逢,对它们的阅读,是久别重逢,是尘缘未了,是温情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