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追寻似水年华中的诗意——评李晓君散文集《往昔书》

发稿时间:2025-02-07 10:55: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晓君的《往昔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作者回望逝去岁月写就的一部散文集。全书共分“镜中童年”“乡村之夜”“补遗”三章,以诗意的笔触对70后所经历的乡村生活进行深描,并通过对个体经验的书写折射出中国乡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往昔书》的风格是诗意的,浪漫而温柔。

  从写作内容和情感基调而言,李晓君的《往昔书》更接近何其芳的《画梦录》,带有私语的况味。李晓君在青年时期以新诗进入文坛,又一度迷恋绘画,因而在他的散文中,可以看到诗人纤细敏感的一面。

  童年是不少作家写作的原点。李晓君在书中不断以孩童视角回溯自己既孤独又欢愉的童年时光,氤氲着个人化的情绪,背后是一颗敏锐洞察人性的诗心。通常而言,好玩是孩童的天性,但作者在童年时期却经常独自一人在黄昏时顺着家乡的河滩行走。这种姿态意味着作者的写作将长久地与自己为伴,从而达致对个人内宇宙书写的深邃。此外,在《父子之间》等篇目中,李晓君写到了童年时期与外祖父、父亲等至亲的相处,并反思自己身上某些特质的来源。曾经,他对父亲的印象是严肃、刻板的,父子关系是紧张的,当他人到中年回忆起与亲人相处的点滴时,发现随着自己成为父亲,便开始理解父亲。

  青年时期乡村教师的经历是李晓君在《往昔书》中浓墨重彩呈现的一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李晓君从吉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乡下中学教书。一群怀揣文学梦的青年彼时踏入乡村教师的行列,弥漫着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也做着遥远的关于未来的梦。在《夜晚的微光》中,他们去捉黄鳝和田鸡,青春的野蛮之力在他们体内生长。在《吃春酒》中,他们在正月里互相请喝春酒。喝春酒是江西乡村的传统民俗,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他们也恋爱,在寂静和寂寞的乡村夜晚,对爱情怀有憧憬,散发出青春荷尔蒙的气息。

  独处时,李晓君那略带忧郁的诗人气质就显露得更为明显。他习惯一个人在乡村公路骑行,习惯于一种完全不同于寄寓幻想和激情的集体行动。在乡下的夜晚,他开始沉思。在《撕裂或者抵牾》中,李晓君在观察小镇人的生活状态后,感觉到自己仿佛像个“局外人”。在《诗人与春天》中,他写到与诗人江子的交往,他们在通信中谈论着“春天”“谷地”“河流”“大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诗歌“让精神和自然的节律共舞”。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在南方那忧郁又躁动的乡村,依旧有一批热爱文学、坚持文学理想的青年在守望文学。对诗歌的热爱和坚持,为李晓君召唤来了幸运女神,他最终通过写作改变了命运。

  和历史相比,文学总显得感性。和哲学相比,文学总显得不够深刻。但文学本就是对人的情感和心灵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往昔书》中作者诗心私语的呈现,显得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