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霞、吴林飞、尤豆豆所著的《温州传:别是一乾坤》(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新星出版社)作为温州历史上首部城市传记,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展现了文化的深邃。
从地理根基到文化脉络,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变迁,作者在数十万字篇幅内,巧妙构建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温州发展史。三位作者在创作前,深入文山史海,实地调研,对大量史料进行消化与再创作。
“不削繁芜,罔知枢要。”这是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之言。三位作者在书中《永嘉医派一脉传》一篇中以“奠定基石”“化繁为简”“火力全开”“剑走偏锋”“润物无声”5个小节,用精到的语言将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派之一、被誉为“宋韵奇葩”的永嘉医派的学术成就、海内外传播等方面内容,描绘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削繁芜,知枢要。由博返约,执简驭繁,既是陈无择面对汗牛充栋的医学典籍时采用的方法,同样也被《温州传》作者奉为创作圭臬。从直视外在形貌(地理形态)到实地考古探及文明密码,再到历史洪流中的人物事件,作者皆撮其要,粹其精,唯对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事件,重点展开叙述。
“只要时间的风仍在吹拂,叶适在历史的水心留下的波纹就会荡漾出不同的弧度。”这是作者为“叶适与永嘉学派”一节写的结语。虽然《温州传》全书采取以简驭繁的手法,但在写宋代的思想文化群星,尤其是永嘉学派及其集大成者叶适时,却不吝笔墨,纵横交织,细说从头。作者巧以一年四季的不竭轮回来喻指他立功立言的不朽人生:“当春乃发生”“生如夏花之绚烂”“却道天凉好个秋”“冬之终结,春之开端”,从多个方向叙述叶适思想的形成以及哲人身上的双重性:“功利”与天真。
《温州传》里的温州和温州人,其历经千锤百炼的“温州气质”“温州精神”“温州模式”,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宝贵经验,助力未来发展。
读《温州传》,有种隐约却又鲜明的感受,即,作者是将自己的故乡温州视作一个生命个体,用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娓娓叙述着它的前世今生。这种叙事视角,打破传统城市书写框架,让温州不再是地图上冰冷的坐标,或是经济数据堆砌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情感的鲜活存在。
这个山与海共同孕育的孩子,从周朝史书记载土著瓯人进贡当地土特产“东越海蛤,瓯人蝉蛇”,到南朝永嘉太守谢灵运写“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到北宋温州知州杨蟠“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到清代诗人洪炳文为温州吟咏“昔时称为小杭州,近日名曰百有国”,再到当代诗人吉狄马加的《致温州》,“凡是有海水和盐的地方,就能听到他们熟悉的声音”……温州宛如一位经历了千变万化、饱经沧桑却依然朝气蓬勃的行者,每一步都踏出了独特的生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