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我国融媒发展十年进路的深度注解

发稿时间:2025-05-23 10:5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近日,有幸拜读了建华兄的新作《融媒发展十年洞见》,深感这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力作,其内容精准地诠释了书名所蕴含的“洞见”之意,即深刻而全面地洞察事物本质。《融媒发展十年洞见》聚焦2013-2025年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余年历程,将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熔铸为一部立体透视中国融媒发展的“洞见”之作。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度注解,更是站在历史交汇点对中国式现代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回答。

  自媒介融合元年以来,十余年的发展足以使“媒体融合”概念深入人心。学界有关媒介融合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可谓不多,业界对此进行的实践探索活动也可谓成果丰硕。然而,在系统梳理与全面反思这十年融媒发展历程方面,仍稍有欠缺。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通过对既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深入剖析,洞悉我国融媒发展的目标与结果,梳理发展成果,厘清融媒体社会角色的变化,并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见解。

  从微观的传播层面来讲,融媒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这对我国思想宣传工作意义重大。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我国媒体不仅肩负着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还承担着引领主流舆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及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的重任。随着通信、传媒、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表现形式及传播载体日益丰富,极大地拓展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开展融媒实践,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有其深刻的必要性。全媒体传播体系,是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形式与载体、根据不同场景需要、有选择性地生产不同形态的内容产品,既节约生产成本又最大化传播效果,达到理想的深度融合结果。正如书中所言,“深度融合的结果就像是太阳光一样,看起来是一种颜色,但实际上是由红、橙、 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此语精妙地阐述了媒介深度融合的精髓所在:多元媒介形式与传播载体应以和谐统一的形式服务于传播内容,技术的发展应以恰当的方式为内容赋能。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初衷,更好地为我国思想宣传工作赋能。

  从中观的行业层面来讲,融媒发展的结果,是“系统性变革”,这是在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基础上,对行业体制机制、人才队伍、上下游产业链等进行系统融合的结果。当前,我国四级媒体融合已由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提质增效的深度发展阶段,并因智能技术的发展而迈向智能深融阶段。融媒体的功能与使命,也由内容传播更为深刻地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国家治理、政务服务、经济建设、社会民生、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些都是融媒发展系统性变革的成果。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主流媒体可谓是中流砥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融媒发展的指引性关键词。书中提出,媒体的“融合发展是量变式的持续性动作,系统性变革是质变式的累积性结果”,建成“全媒体机构是指向性目标”,“量变不因质变而停止,系统性变革后的主流媒体将在新的层级继续融合发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实现全媒体机构建设、推动传媒行业整体系统性变革、充分发挥融媒体多元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石。

  从宏观的发展层面来讲,对过去融媒发展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与创新,是智能时代融媒发展的重要基石。于政党而言,思想理论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是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于行业而言,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在动态发展中共同推进行业发展进步。传媒行业的理论成果建设与创新,是推动整个行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本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对我国融媒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剖析与反思。在纵向维度,涵盖了行业发展的过去、当前和未来;在横向维度,涵盖了新闻、出版、融媒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新闻理论创新、四级融媒体建设、媒介技术变革、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等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是对我国十年融媒发展的集大成之注解,在理论层面总结过去、剖析当下、展望未来,为我国今后的融媒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融媒发展十年洞见》不仅是对我国十年融媒路的全景扫描,更是面向智能传播时代的战略推演。其在融媒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出版转型中淬炼的方法论,在理论创新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共同构成了我国融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样本。在全球传播秩序面临重构的今天,此书无疑为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理论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编辑)

  吴若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23日 07版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