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天开图画即江山——读《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

发稿时间:2025-05-27 11:11:00 来源: 文汇报

   常绍民

  我国古代园林向有“地上之文章”的别称,它们集文人、画家与工匠的智慧而成,“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核心特征是“以诗文造园”,以此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清张潮《幽梦影·论山水》)。诚如李浩教授所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在的精美佳构与内在丰富文化内涵的完美统一,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形式之一”。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经过历年努力,《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第一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包括九种十册,从不同角度对中华园林文化作了阐释。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说是综合性研究,包括曹林娣《园林撷华——中华园林文化解读》、王毅《溪山无尽——风景美学与中国古典建筑、园林、山水画、工艺美术》和韦雨涓《中国古典园林文献研究》,其中曹著追溯了中国园林文化的产生过程,梳理了其核心观念和特征,并以苏州园林为例,重点介绍了园林文化中的文人情趣;王著煌煌两大卷,从建筑、园林、山水画、工艺美术等不同维度,在厘清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全面呈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美的传承,意在从山水园林这个中国美之源头活水提升到哲理上的“脱卑暗而向高明”;韦著则另辟蹊径,借系统考论中国造园经典《园冶》梳理了中国历代治园典籍和文献传统,勾勒出早已湮没的古典园林轮廓。另一类可谓专论或个案研究,如房本文《经济视角下的唐代文人园林生活研究》、罗燕萍《宋词园林文献考述及研究》、董雁《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岳立松《清代园林集景的文化书写》、曹淑娟《流变中的书写——山阴祁氏家族与寓山园林论述》和张薇《扬州郑氏园林与文学》等。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中写道:“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念、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一切人类成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综合载体的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这样。

  阅读丛书第一辑,产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首先,中国三千年的造园史,以及亘古流传的园林思想,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文化,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中国园林思想及实践(园林文化)曾对东亚诸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曹林娣《园林撷华》第五章曾作简单介绍,这方面似仍有很多工作可做。任何文明,尤其是中国这样延续数千年不中断的大型文明,不可能自闭于世界之外,都会面临引进和输出的问题。在当下着力创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大形势下,尤其要加强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和贡献的研究。古典园林研究应当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其次,不可否认,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私家园林(文人富商或皇家)。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外,园林都历经一个由私家独享园林到公共化、大众共享(公园)的过程,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现代化的一个表征。李浩教授主编的这套丛书,暂时局限于古代即近代以前,似可稍向下延伸,进一步关注近代现代和当代,这样既可反映园林文化的历时性变化,也可窥见人们思想、生活方式的变迁;同时,这种变化与延续也可有力地佐证中华文化传统的长期性和延续性。

  再次,可对地标性园林(公园)予以特别关注。法国巴黎核心区第六区(拉丁区)有个卢森堡公园,始建于1612年,是法国许多重要活动、政治活动乃至军事活动的发生地。这样一座生机盎然、美丽如画的公园,既是休息娱乐之所,也是一个特别的文化地标,吸引巴黎左岸和来自各地的形形色色人士前往。“我们通过把我们的记忆指向我们周围的物质环境来保存记忆——它指向我们的社会空间——要想重现我们的记忆,我们就必须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总能进入的那些社会空间。”(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我国也有许多类似的场所,它们与文人骚士密切相关,承载了人们的诸多记忆,是一种特别的记忆之场,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哪一个时代的中国人,没有自己理想中的桃花源!

  最后,园林研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重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及后来的希腊文明都有自己的园林概念和实践,罗马文明的一些传统又直接对西方中世纪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伊朗和地中海地区各国来说,他们对田园、郊游、踏青等享受大自然活动的热爱,比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园林文化的比较研究,相信对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各文明文化大有裨益。

  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天人关系概念的反映,用清人张潮的话来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园林、山水,近年陆续由冷变热,陆续有一批著作问世,包括一些以书代刊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但《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这样系统全面的成果,应当是第一次,具有开创之功。“夕阳尽处望清闲,想见千岩细菊斑。人得交流是岁月,天开图画即江山。”李浩教授“丛书序言”所引宋黄庭坚诗,道出了他主持这套国家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的心声。我也很喜欢山谷道人黄鲁直的这首诗,尤其是末句。田园是写在大地上的诗篇,是人们胸中之山水,也是江山,至少是江山中的一个美好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张建伟